自今年1月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簽署諒解備忘錄以來,外界對規劃中的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SEZ)充滿期待。新加坡新任總理黃循財在6月12日的馬來西亞之行中,特彆強調了經濟特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並表示這將有利於兩國的經濟發展。「人們常討論我們兩國經濟體的競爭,但實際上我們是在互補。」 黃循財說到。

圖源:CNA
馬來西亞方面,安瓦爾·易卜拉欣對經濟特區的計劃表示樂觀,並認為相關規劃已接近最終確定。
新馬聯手打造東南亞版深圳
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被譽為「東南亞的深圳」,其地理範圍和經濟部門的細節仍在最後敲定中。預計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工作組將在本月舉行會議,以便提供更詳細的規劃。正式協議預計將在9月簽署。
關於經濟特區可能主導的行業和部門類型,柔佛州提議包括16個經濟部門,如電氣和電子、醫療、航空和製造業等。
在上個月的柔佛州議會會議上,首席部長翁哈菲茲提出,經濟特區將跨越柔佛州六個地區,包括新山、依斯干達布特里、巴西古當、笨珍、古來和哥打丁宜,總面積達3,505平方公里,這是新加坡國土的四倍多,幾乎是深圳的兩倍。
柔佛州和深圳一樣,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土地,以及年輕且不斷增長的勞動力。兩者都位於主要經濟中心附近,如深圳靠近香港,柔佛州靠近新加坡。柔佛州和深圳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隨著經濟特區的發展,柔佛州有望在未來幾年內複製深圳的成功。

圖源:CNA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是半導體生態系統的重要參與者和合作夥伴,經濟特區將加強兩國在電氣和電子領域的地位。2023年,馬來西亞的電氣和電子行業獲得了854億令吉(181億美元)的批准投資,幾乎是2022年的三倍。與此同時,新加坡的電子集群去年占該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4.2%,為31億新元(23億美元)。
特區對當地高科技產業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檳城已經成為半導體中心,經濟特區可以進一步鞏固馬來西亞作為電氣和電子行業領導者的聲譽。今年4月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強調了馬來西亞作為新興半導體強國的崛起,並指出來自歐洲和美國的主要參與者正在檳城開設工廠或擴大現有業務,以建立新的全球供應鏈。
檳城被譽為「東方矽谷」,在晶片組裝、封裝和測試方面有著長期的影響力。然而,工程師等技術工人選擇在新加坡從事類似工作以獲得更好的就業待遇的情況並不少見。去年,馬來西亞時任人力資源部長V Sivakumar表示,截至2022年,186萬移居國外的馬來西亞人中有113萬人居住在新加坡。
一旦經濟特區建立,它將有助於吸引技術人才到該中心,從而將人才留在馬來西亞境內。這可以通過雙方的免護照二維碼清關計劃來支持,從而促進陸路檢查站人員的更快清關。

圖源:CNA
隨著新加坡和柔佛州之間的供應鏈變得更加一體化,馬來西亞可以保留和擴大其人才庫,這取決於公司如何在經濟特區內開展業務。由於持續的地緣政治氣候,在該地區尋求擴張機會的製造商可能會被經濟特區所吸引。這可能會增強其與泰國和越南等鄰國的競爭力。
新加坡擁有領先的公司在該國進行研發和晶圓製造工作,而馬來西亞則在晶片的組裝和測試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由於新加坡的土地稀缺和成本上升,經濟特區允許來自新加坡的人才快速前往柔佛州,促進思想和最佳實踐的交流。該中心的營銷將展示柔佛州的擴展能力,從後端組裝到包裝、測試和潛在的上游活動。
柔佛州強大的基礎設施,包括眾多大型數據中心,增強了其吸引力。到2024年年中,馬來西亞將擁有一些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使其成為專注於智能製造和自動化的公司優化流程的理想選擇。
特區建設可帶動相關行業快速發展
目前,數據中心主要位於努沙再也科技園、Sedenak科技園和楊忠禮綠色數據中心園。楊忠禮電力和英偉達之間的人工智慧(AI)項目也將在楊忠禮位於柔佛州古來的數據中心園區舉辦。新加坡還提供連接到全球網絡的多個海底電纜登陸點。

圖源:ST
隨著半導體行業競相減少碳足跡,經濟特區的技術中心可能有助於緩解一些可持續性問題。公司可以在新加坡建立前端製造設施,同時在柔佛州進行晶片組裝和測試或物流倉庫,以降低成本。新加坡和柔佛之間的距離也意味著公司的碳足跡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新加坡擁有戰略性的區域財資中心、豐富的研發經驗和眾多的自由貿易協定,而柔佛州則提供較低的租金和工資成本,使生產更具競爭力。經濟特區可以促進這種協同效應,以吸引更多公司在新加坡和柔佛州投資。
半導體公司可以在新加坡設立銷售中心,同時將其倉庫保留在柔佛州以保持低成本。這種結對模式將有利於柔佛州和新加坡的經濟增長。
柔佛州因其土地、地理位置、連通性和資源而獲得了新的投資。它還受益於供應鏈的多元化,因為越來越多的公司也在柔佛州設立了基地。
經濟特區將繼續推動柔佛州的這一增長,這些在柔佛州設立的公司也可以利用新加坡的區域寶藏中心機會。這也將有助於進一步促進新加坡的增長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