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為東協重要成員和地區重要的金融、貿易、服務、航運中心,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承擔著關鍵角色,在深化與中國的互聯互通水平和雙邊關係的同時,也成為中企深入拓展東南亞市場的重要橋樑。
新加坡經濟與投資環境概覽
新加坡位於東協核心地帶,毗鄰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大國,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顯著,其不僅聯通東協各國,且與中國、日本、韓國、美國等亞洲及西方主要國家有密切的商貿往來,成為連接整個東南亞乃至亞太市場的重要樞紐和商業中心1。新加坡基礎設施完善、經濟發達、社會穩定,加上當地發達的商業網絡、健全的法治環境、廉潔高效的政府系統,因此在全球營商環境、經濟自由度、國家創新能力等與投資營商有關的核心指標上均排名靠前。
但由於國土面積有限、自然資源匱乏,新加坡屬於典型的外向驅動型經濟,高度依賴國際市場2。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穩步推進,中企不斷加大在新加坡的投資,並拓展投資領域。目前新加坡以金融、航運等專業服務業和電子、石油石化等製造業為主,今後幾年,新加坡政府規劃大力發展數字產業等創新領域,新加坡有望發揮自身優勢,協助中國企業深入拓展東南亞科技創新市場,並成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產業的試驗區。

新加坡吸引外資的稅務激勵措施
新加坡政府提供廣泛的稅務激勵支持以吸引外商投資。其中,稅收激勵措施著眼於推動企業鞏固在新加坡的大量高增值業務,並提升企業自身在創新能力以及專業技術等方面的水平。為完善新加坡本地營商環境,使之更有吸引力,稅收激勵措施作為財政政策工具,能有效突顯新加坡作為全球主要營商和投資樞紐的地位。

新加坡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角色和前景探索
中國和新加坡互為重要經貿合作夥伴,近年來雙邊經貿合作發展迅速,合作得更廣更深。中國投資者一直將新加坡視作重要的海外投資目的地之一,2017年中企在新加坡的併購活動快速增長,讓新加坡成為2017中國海外併購第一大目的地,其中運輸、科技、電信以及生命科學行業最受中國投資者青睞3。
投資潛力行業
新加坡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重要國家,可以在「一帶一路」作為重要戰略支點發揮關鍵作用。目前新加坡企業與中國企業正積極合作拓展沿線項目、挖掘投資機遇,雙方在沿線的合作領域涉及能源、基建、航運、物流、金融、地產開發和新媒體等多個行業1。
金融服務業
為進一步提升投資吸引力,將新加坡打造成世界級的金融中心,2017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已放寬對新加坡國內銀行業和保險業的管制,首次允許外資收購新加坡的非銀行金融公司,並將監管轉為以風險調控為主,放寬對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國內基金的限制,發展債務市場並改善公司治理。為支持「一帶一路」建設,2017年底,由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分公司擔任管理機構的「新加坡一帶一路保險聯合體」成立,該「聯合體」彙集了本地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經紀公司並將率先在工程險、貨物與責任險領域展開工作,為「一帶一路」相關項目提供優質承保能力、專業的保險保障和風險管理服務,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4。
新興科技產業
新加坡是東南亞乃至亞太地區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之一,位居全球十大創新國家之列205,在電子商務、金融科技等新興科技產業領域發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外國投資。新加坡政府不僅為企業提供稅收優惠鼓勵企業加大在新加坡研發力度、優化企業創新能力,還推出「生產力及創新優惠計劃」大力支持當地新興科技產業發展。
新興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穩健的制度基礎、開放的市場環境和強大的創新能力作為支撐。新加坡具備高機會、低風險、開放性、創新力幾大優勢,有能力成為「一帶一路」沿線新興產業的試驗區。以網際網路經濟為代表,近年來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通過投資新加坡本土電商Lazada,並在新加坡350公里外的吉隆坡興建電商配套物流園區6,正將阿里整合線上、線下、物流一體化運作的「新零售」商業理念,在新加坡和周邊地區加以實踐。
產業觀察
作為中國—東協關係協調國以及2018年東協輪值主席國,新加坡一直致力於促進中國—東協合作關係的不斷深化。新加坡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尤其是在東協國家的實施將扮演關鍵角色:
區域融資樞紐
近年來中國與新加坡政府不斷深化合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參與「一帶一路」資金融通上,新加坡不但是亞投行首批21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之一,還為區域的「一帶一路」項目作出了總值約900億新加坡元的融資服務承諾7。另外,新加坡還積極深化債券市場發展,目前已有多筆分別以美元、新加坡元和人民幣計價的「一帶一路債券」在新加坡資本市場成功發行,用於支持「一帶一路」相關基建項目建設7。近期,由中企發起組建的亞太交易所在新加坡正式成立,這是中企首次在海外投資創辦期貨交易所。今後亞太交易所將在海外推出人民幣計價的商品期貨品種,以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等金融期貨品種,擴大人民幣在商品定價、金融交易、國際貿易、清算與結算中的應用場景。
區域物流和基礎設施建設中心
新加坡在港口、機場、電站、水處理、產業園等基礎設施領域已經構建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涵蓋項目總體規劃、設計、技術專利、裝備、採購、建設、運營等大部分基建環節。未來,新加坡可充分利用自身在基礎設施建設全產業鏈布局、國內創新性工程技術解決方案等方面優勢,助力於東協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的有序發展。
企業國際/區域總部所在地
新加坡憑藉有利企業發展的經濟和商業環境,一直以來都是歐美、日本等國跨國公司設立區域總部的優先地點之一。近年來,許多亞洲企業也正將新加坡選為拓展全球市場的平台。為吸引更多跨國企業來新設立總部,近年來新加坡為在當地設立區域/國際總部的企業提供較低的所得稅等優惠措施,目前已有約4,200多家跨國企業在新加坡設立了區域總部。
高端人力資源平台
人才優勢正推動中企將新加坡作為投資東南亞等市場的理想橋樑。新加坡勞動力不但教育水平較高,而且還有約六成勞動力熟練掌握中文10,逾四成勞動力能說兩種語言並懂中文。新加坡政府也一直致力於與各方合作,通過多種培訓項目和激勵措施培養了解中國、熟悉亞洲的年輕人才。

寫在最後:
同為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和香港,有著各自得天獨厚的金融投資環境和吸引全球投資者的魅力!在往後的日子,我們還會為大家介紹新加坡兩大金融產品:新加坡保險和新加坡信託,讓大家對全球投資有更多的理解,敬請期待下一篇文章。
註:
1.資料來源: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
2.資料來源:中國商務部
3.資料來源:Mergermarket,數據包括港澳台
4.資料來源:中國再保險集團網站
5.新加坡是唯一一個在彭博社《2017年全球創新國家》,以及由康奈爾大學、英士國際商學院(INSEAD)和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合編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兩大權威榜單上均名列前十的亞洲經濟體。
6.資料來源:第一財經
7.資料來源:聯合早報
8.資料來源:財新網
9.資料來源:新華網
10.資料來源:新加坡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