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詞。吃,在如今已經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更是一種飲食文化,貫穿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家上市企業就是一家專注於「吃」的公司,它就是新加坡口福集團。

在新加坡的各個商業鬧市中,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個中文書法的「口」字標誌。字的外形猶如一隻大碗,也仿佛一個帶領人們跨入美食世界的入口。這個標誌,正是口福集團的美食logo。
從「咖啡店大王」到創建「口福」時代
口福集團的創始人龐琳有著40餘年的從業經歷,從最初的咖啡店生意,到創建現如今新加坡著名的餐飲公司——口福集團,他完成了華麗的轉身。

龐琳
1990年,龐琳初入商海,開了第一家屬於自己的咖啡店,並成立裕華飲食集團。「裕華」在成立之初,業務發展十分,常年新增店鋪多達十幾間。到了2002年,龐琳的咖啡店已經多達56家,「裕華」也一躍成為新加坡第一大飲食集團,龐琳因此被市場譽為「咖啡店大王」。然而,就在裕華飲食集團躊躇滿志地準備上市的時候,公司卻遭遇了發展瓶頸。看似仍舊保持著擴張勢頭的裕華,實則經營效益越來越差。上市計劃也因行情的不斷變化而一再擱淺。
更看重實效和收益的龐琳看到集團的發展狀況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毅然決定將裕華飲食集團打包出售。在短暫的修整後,不服輸的龐琳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折騰」。這一次,同樣還是往餐飲行業進發的他,創辦了新加坡口福集團。口福集團自成立伊始,便駛入了快速發展的通道,並一直持續到今天。現如今,口福集團已經成為新加坡有口皆碑的著名食閣和餐飲業龍頭。

異軍突起,迅猛發展
在食閣這個新興領域,口福集團異軍突起,發展迅猛。目前,口福集團已經成長為在新加坡、印尼以及澳門等地擁有食閣和咖啡店共60餘家,管理近千名員工的國際飲食集團。在創立的第17年,口福集團正式登陸資本市場。2018年7月18日,口福集團成功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
與眾不同的人才觀
口福集團現在之所以能獲得的如此成就,除了良好的經營,跟其與眾不同的人才觀也不無關係。在對人才的選擇上,口福集團認為:「兵隨將轉,無不可用之人」。其實人人都是人才,關鍵在於把對的人放在對的職位上。
相較於其它行業,飲食業的人員流動性較大,而注重人性化管理的口福集團,卻用其一系列獎懲制度和福利、晉升制度換來了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在口福集團中,有不少員工都是在口福創立的第一天就與公司並肩作戰到現在。

值得一提的是,口福集團中有60%以上的工作夥伴是中老年職員,他們已經成為口福重要的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