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日前發布的《2018年新加坡經濟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3.2%,增幅低於2017年的3.9%。
綜合來看,2018年新加坡GDP增長按季度呈逐季下降態勢,一季度增長4.4%、二季度增長3.9%、三季度增長2.2%、四季度增長1.9%,全年平均增長3.2%屬較合理水平,增速下滑主要是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經濟高度依賴進出口貿易、內需發展動力不足等因素影響所致。
報告顯示,2018年新加坡對外貨物貿易總額為7800餘億美元,同比增長11.6%;2018年GDP總額為3600餘億美元,同比增長3.2%,人均GDP達6.4萬美元,按世界人均GDP排名位居前列。全年對外貨物貿易總額是GDP總額的2倍多,對外貨物貿易總額增速是同期GDP增速的3倍多,看似經濟狀況還不錯。
然而,仔細分析不難發現,新加坡經濟內需發展動力已經出現不足,經濟進入轉型和調整期。2018年,新加坡生產力增長3.7%,低於2017年4.9%的增幅。其中,製造業和批發業等外向型行業生產力高於建築業和餐飲業等內需性行業,2018年外向型行業生產力提升4.5%,內需型行業生產力僅提升2.1%,不到外向型行業的一半。生產力增長是推動新加坡經濟擴充的主要驅動力,各行各業都需要推進行業轉型措施,從而提高生產力。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表示,維持2019年新加坡經濟增長1.5%至3.5%的預測值,但預計增幅可能會略低於預測區間的中間值。
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常任秘書長盧欽英表示,2019年新加坡經濟的外部需求前景與2018年相比略微下滑。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增長趨於下行,商業和消費者信心將可能大幅下降。
有鑒於此,新加坡提出了打造全球科技、創新和企業樞紐的目標,推出了包括企業產業轉型計劃、擴展計劃、創新計劃和員工培訓計劃等系列政策及配套措施。儘管新加坡經濟發展面臨著部分國家對全球化的支持正在衰退、貿易摩擦前景尚不明朗和地緣政治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但作為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和港口中心,新加坡在航空航天、半導體、化學和醫學科學領域依然扮演領先者角色,同時擁有世界最豐富先進的管理經驗。因此,新加坡經濟將繼續保持穩定發展,未來大機率能夠實現3%以上的增長。
來源: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