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決不能成為福利國家,但可以成為福利社會!啥意思?準備競選總統的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說出了這句非常有深意的話!是不是感覺中國味兒十足!非常有中庸之道! 畢竟,法國那嘎達的暴亂在那擺著呢!隔個三五年就來一次,隔個三五年就爆發年輕人和警察的衝突...

(圖:來源自網絡)
先看看尚達曼的「中庸之道」!
準備競選總統的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心臟中心慈善晚宴上呼籲參與者付起社會責任,共同為他人謀福利。
「我們決不能成為一個福利國家,但我們可以成為一個福利社會,我們共同對他人的福利負責,今天這個活動就是一個例子。我們這麼做不僅僅是因為這是支付政府稅收以外的另一種選擇,而是這能創造一個更有活力的社會,一個更有韌性的社會。」
國大心臟中心心臟基金的受惠人數,包括需要複診和長期服用藥物的人逐年增加。
醫學期刊柳葉刀一項研究指出,2025年新加坡每10萬名國民中,會出現482起心臟病發作的病例,而這個數字到了2050年,將會增加多兩倍,達1400多起。

(圖:來源自網絡)
那麼什麼是福利國家?什麼是福利社會呢?
福利國家(Welfare State)是指國家在社會經濟領域積極介入,通過提供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保障來保障公民的基本權益和生活需求。福利國家的特徵包括普遍存在的醫療保健、教育、社會保障和失業保險等福利國家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稅收和社會保險費用,由政府負責管理和分配。
福利社會則更廣泛地涵蓋了社會對公民福利的組織和政府保障,不僅限於國家層面的行動。福利社會強調社會責任和社會公民的參與,包括政府、非營利、公益和企業的關注個人納稅,共同為公民提供福利和社會服務。福利社會鼓勵社會各界共同合作,共同承擔社會責任,確保社會的穩定和公民的福祉。

(圖:來源自網絡)
不過,福利國家和福利社會並不是絕對的概念,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於福利的提供程度和方式可能存在差異。
比如最近亂糟糟的法國,福利問題經常成為引發抗議和社會緊張的熱點話題,特別是在年輕人和警察之間。這涉及到一系列複雜的因素,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社會經濟不平等:儘管法國是福利國家,但社會經濟不平等問題依然存在。年輕人普遍面臨高失業率、低工資和不穩定的就業情況,同時承受著高房價和生活成本的壓力。這種經濟不平等導致年輕人感到被邊緣化和不公平待遇,激發了對社會福利和機會公平性的不滿情緒。
年輕人失業和職業前景:法國面臨相對福利較高,就業機會有限,尤其是對於沒有足夠經驗和技能的年輕人。這使得年輕人面臨未來職業前景的不確定性。
社會保障和福利改革:法國的社會和福利制度複雜而龐大,但政府也面臨著財政壓力和持續性問題。在嚴峻的福利改革時,往往需要削減福利支出或增加個人負擔,這引發了了一些人對改革的抗議。認為這些改革可能會掠奪他們的利益因此,因此持有負面觀點。
社會不平等和歧視:年輕人和一些社會團體認為法國社會仍存在不平等和歧視問題。他們抗議警察的原因之一是他們認為警察濫用職權和針對特定社會群體進行不當行為,例如種族歧視和不公正的執法行動。這些抗議與福利問題有時會交織在一起,形成更廣泛的社會不滿情緒。

(圖:來源自網絡)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問題是複雜而多樣的,涉及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問題。
抗議和緊張局勢的出現不僅僅涉及問題本身,還與更廣泛的社會變革和社會不滿有關這些問題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努力解決,以促進社會和諧與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