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媽粉絲魚三三又來了!
這次分享她的新加坡漲價生活~
文:魚三三

我要窮死啦!
我的崩潰源自於11塊一顆的花椰菜

平價超市,FairPrice?
你愧對自己的名字!
令人望而卻步!

現在逛個超市都經常空手而回,因為物價太離譜了。所以當朋友給我發了超市菜價後……

我整個人就精神錯亂 (尖叫) (蠕動) (爬行) (嘶吼) (抽搐),陷入一種沮喪。

這篇文章主要是
以個人名義罵新加坡瘋漲的物價
(請留言告訴我有什麼其它省錢的方法😭)
正文開始
原本在寫馬來西亞遊記和攻略,磨蹭兩個月寫不下去,因為這幾個月一直貧困纏身。悲從中來,嗚呼哀哉!
這件事不應該發生在我身上,因為我從小就是很摳門節儉的人,平時也不愛花錢。春江水暖鴨先知,所以當我察覺到經濟壓力時,something is wrong!這個社會,這個國家,乃至這個地球,一定出現了什麼問題!

我必須要寫一篇文章來提醒我親愛的人類同胞,我們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順便不經意讓老闆們看到,喚醒他們的良知!
開玩笑的,我知道打工人們不敢轉發 我也不敢讓老闆看到😭
新加坡物價什麼時候開始上漲的?
我一直覺得新加坡的物價不貴 HDB房價合理,只要有工作就買得起 生鮮便宜,因為供應商多 政府壓價,拒絕壟斷 在新加坡生活,收入和開銷是非常合理的

20年前,飲料一聽3毛5,$1.5能買5個蘋果 20年後,物價翻倍

在過去,一張$50新幣的面值算大了,進超市可以買全家一周的食物,還有找。現在隨隨便便都是大幾十。
新加坡建屋局的口號是「居者有其屋」 但2022年,HDB上漲10.3% 租金上漲23%
很絕望,我覺得我連組屋都買不起啦!

我已經很久不喝奶茶了。
一杯五六塊,一頓飯的價格,誇張。 以前sweet talk才$1.2!

小販中心兩三塊的食物找不到了
基本都是五六塊

以前在餐廳吃個飯也就人均$20-30。
現在都是$50起跳。

誰能不瘋!!!啊啊啊啊!!
這錢也不是花不起,但就是很冤枉!
可以漲價,但是漲幅這麼大,合理嗎?
這個利潤合理嗎?

除非是非常重要的朋友 否則我都不捨得出門吃飯! 現在連極其偶爾的聚餐都會感覺到壓力!

尤其是我在計劃著自己的退休養老計劃,現在多喝一杯奶茶,多吃一頓飯,都會是我退休之路的絆腳石。
拒絕消費是我對現有物價的無聲抗議。當然,我知道以一己之力,這也是無用的抗議。因為我本身就沒有什麼消費降級的空間,我基本是消費的底層。 我基本不吃外面的食物,鮮少聚餐,也不追求名牌,消費慾望極低。

我開始思索,這個物價上漲是從什麼時候驚動了我這隻溫水青蛙,讓我覺得燙屁股,暴跳如雷的呢?
●新冠疫情 ●
新加坡很小,基本沒有土地種菜養雞,所以90%以上的食物依賴進口。新冠疫情,各國運輸貿易斷斷續續,物資短缺引起價格上漲。(但不多)
我能理解。
疫情過後,怎麼反而起價了!!是因為資本家要快速回血,挽回新冠的損失嗎?我不知道。
●馬來西亞進口貨物起價 ●
但我隱隱知道進口成本是起價了的。馬來西亞在不久前禁止了鮮雞的出口,雞蛋也告急。
疫情前,30個雞蛋只要$3.3,疫情期間$5.9,現在因為馬來西亞限制出口,導致雞蛋暴漲至近8塊!
餐飲業的成本也高了不少,一切猶如多米諾骨牌。

●消費稅上漲 ●
今年年初,新加坡消費稅從7%漲至8%,明年要漲到9%。雖然只漲了1%的消費稅,但是商家趁機漲幅不止1%。
●吃相難看的商家 ●
以我個人的觀感,我覺得餐飲業起價是因為一些品牌的入駐。海底撈是把新加坡的火鍋/餐飲推高的一大元兇!
這些品牌在中國賺錢賺得太舒服了。我個人認為,國內的物價和人均收入不成正比,是偏高的,但是架不住人口多,每人以嘗鮮放縱一次的心態就可以養活商家。
新加坡人以摳門著稱,可是這幾年被海底撈等國內餐飲給調教了!中國的食物確實好吃哇!從一兩次,到許多次。
消費者教育居然在這幾年達成了!

連新加坡人的錢都能賺到,真牛。
一個火鍋光是湯底就20+新幣。這在幾年前,就是一頓自助火鍋的價格。
而在奶茶領域,喜茶門店剛開時,價格就很炸裂,是新加坡奶茶市場的一顆驚雷。

結果,門庭若市。隨之,越來越多奶茶店開起來,價格越推越高。當然,具體追究哪一家,我也不能肯定。可能是喜茶,也可能是黑虎堂。
最近,喜茶降價了一點,單價不會超過9塊。可能是價格太高,新開的奶茶店又太多,競爭壓力大了吧。

我的消費降級
我幾乎沒有降級的空間了(苦笑)。
唯一能做的努力是這幾個月,買蔬果只買當季的,從淘寶轉戰拼多多。
有什麼辦法,可以力挽消費暴漲的狂瀾嗎?
或者資本家們能漲漲工資嗎? 豬也要養肥才能殺啊!

我的省錢Tips
了解Need 和 Want,只買必需品。在沒有信用卡以前,我連現金都不帶,避免不必要的消費。
看上一件物品,我會思考,真的有喜歡到非買不可嗎?如果是真心喜歡,那就下次買,給自己一兩天的冷靜期。
開始工作後,有些開銷是難免的,所以只能更巧妙地花錢,儘量在花錢的同時省錢。接下來的信息會很像廣告,但真的不是!

●關注本地新媒體優惠信息 ●
本地有一些中文博主/公眾號/小紅書會分享打折信息。
我的前同事推薦了幾個新加坡人常用的Telegram群。信息精簡,不廢話,幾秒就可以看完所有的優惠。有很多飲料/餐廳買一送一,商店打折的信息。

缺點是沒有中文版本。
●薅信用卡羊毛 ●
以前我覺得信用卡是消費主義的走狗,但是這一年來,覺得真香!去超市買菜都可以拿返現。
另外,在銀行開信用卡最多只送行李箱,通過Singsaver網站開戶可以查看到最新的優惠,獲得現金、戴森吸塵器、任天堂、蘋果耳機等獎勵。

缺點是獎勵要等很久,很慢。 (考慮出一期信用卡比較,今年申請了好多信用卡)
●開通銀行的工資帳戶 ●
如果工資超過$1600,通過GIRO/Salary入帳,銀行利息會很高!OCBC360和UOB可以比較一下! (會和信用卡一起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