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疫情「新常態」
最近,全球疫情都有反彈的趨勢。甚至連一向控制的很好的中國,都出現了本土病例。而正在開奧運會的日本更是大跳躍增長。新加坡也連續一周日增130以上確診病例。這個時候,各國政府卻不約而同採取了「躺平」的狀態。
我們先來看看中國,南京的疫情已經有可能已經外溢到7省15市。張家界一個劇場裡的2000遊客全部都被判定為密切接觸者。而由於查詢確診病例的軌跡花費了太多時間,這些遊客很可能已經將病毒帶到了其他省市。目前南京本地已累計有173名確診感染者,另外北京、大連、江蘇等地都出現了零星的感染者。

而在張家界發熱搜關閉所有景區景點的時候,南京宣布開放各景區。也因此,南京是第一個發生了疫情卻遭受所有人吐糟的地區。

有網友說「疫情在武漢,南京人蒙頭大睡,疫情在南京,南京人朝九晚五。」還有南京網友說「以前都是武漢加油、廣州加油,現在到處都是罵南京的,沒人給我們加油。」看得出來,即便是南京的居民也對政府這種不封城的態度表示困惑。

不過新加坡網友們卻對此見怪不怪了。新加坡這麼一個小地方連續一周每天都有130人確診也都沒封城呢。反觀南京又是封機場,又是全員三次核酸檢測的防疫措施已經很積極了。儘管新加坡網友也一度批評過政府消極抗疫,但最後也都被政府的解釋說服了。到現在大家已經慢慢接受了這種和疫情共存的「新常態」,而不是真的「躺平」放棄治療。南京,目前正在經歷這個過程。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宏文說:「南京疫情讓全國經受壓力測試,為未來防疫提供更多思考。」武漢第一波疫情的時候,由於事發突然,沒有任何的防疫措施造成了大面積感染,最終使得醫療系統無法負擔,這才造成了大量死亡。而印度的疫情也是如此,人們沒打疫苗,也不注意防護,最終傳染範圍過大造成醫療系統癱瘓。

而現在我們有了疫苗,有了健康碼,有了核酸檢測,那我們也應該轉變對疫情的政策。廣州的疫情因為追蹤到並沒有大範圍流動,因此封禁了對應的幾個區,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疫情控制下來了。南京這次不一樣,因為機場的特殊性已經牽涉到許多其他,所以封城明顯作用就不大了。
再加上疫苗的普及率也已經比之前高出很多,像英國和以色列疫苗接種率達到70%的國家,病死率已經從去年最高的18%將至0.1%。所以不管願意不願意,我們都要和做好和病毒長期相處的準備。而抗疫政策也不能夠一直停留在「封城」這樣簡單粗暴的階段。
新加坡同樣正在疫情可控的情況下進行「新常態」的嘗試,新加坡的重點一直控制病例數量,維護醫療系統,同時大力加強疫苗普及。新加坡預計在9月份將疫苗普及率提高到80%。而目前的現狀也顯示,在過去28天出現的1810起病例中,完成了兩針疫苗的病患有99.7%都只出現了輕微症狀或無症狀,未出現重症患者,僅0.3%病患需要吸氧。所以當新加坡疫苗普及再提高一些的時候,政策也會進一步變化。

所以說,在國內的小夥伴也不要太擔心。我們要從行動上警惕它,戴好口罩、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但是要在心理上藐視它,不要聽說有新增病例就不敢出門。全球都在努力的適應新常態的到來,希望南京疫情也能成為中國「新常態」的一個轉機。
遠新提醒您:日常勤洗手,口罩需常戴,想把國門出,疫苗打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