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教訓:如何在一個沒有太多空間的城市產生太陽能
由於土地限制,太陽能只能生產新加坡 10%-20% 的電力供應組合。
圖片:路透社/Laurence SiMeng Tan
由於空間不足,新加坡正在利用浮動太陽能發電場和垂直面板來增加其清潔能源供應。
該模型可用於其他人口稠密的土地稀缺城市。
浮動太陽能發電場可以比屋頂或地面裝置產生更多的電力,並且可以保護湖泊和水庫免受溫度升高的影響。
目前正在新加坡的登革水庫建造一個浮動太陽能發電場,占地相當於 45 個足球場。
預計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將提供全球 40% 的電力供應。
城市專家表示,新加坡正在押注浮動太陽能發電場和垂直電池板,以增加其清潔能源供應並減少碳排放,這種模式可能適用於其他人口稠密的城市。
在排除風能、水力、核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選擇的情況下,太陽能光伏 (PV) 是新加坡最可行的選擇,儘管用於大型農場的土地有限,並且面臨頻繁的雲層覆蓋等挑戰。
上個月,新加坡在柔佛海峽啟動了一個 5 兆瓦 (MW) 的海上浮動光伏系統,這是其到 2030 年安裝至少 2 吉瓦太陽能——是目前容量的五倍——併到 2050 年將其碳排放量減半的目標的一部分。
「與大國相比......我們沒有大規模部署可再生能源的自然資源、土地面積和氣候條件,」教育部長勞倫斯·黃說。
Wong說,這使得這個東南亞國家極難將其地球供暖排放量降至零,並補充說其清潔能源的推動可能使其成為為世界其他城市提供想法的「活實驗室」。
預計到2030 年,可再生能源將提供全球約 40% 的電力供應,其中水電約占一半,其次是風能和太陽能。
在亞洲其他地方,日本和韓國承諾到2050 年實現碳中和,中國到 2060 年實現碳中和。
新加坡太陽能研究所 (SERIS) 副執行長 Thomas Reindl 表示,由於土地限制,太陽能只能生產新加坡 10%-20% 的電力供應組合。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除了屋頂、停車場和道路等現有基礎設施上的面板外,這個城市國家還在探索新的選擇,例如浮動太陽能發電場、建築物外牆的太陽能電池板、隔音屏障和圍欄以及移動電網。
Reindl 告訴湯森路透基金會:「新加坡需要跳出思維定式,在放置太陽能電池板的地方比其他國家更具創意。」
「新的太陽能技術發展支持這些選擇。此外,例如,過去十年大幅降低的成本允許在建築物的垂直部分經濟高效地安裝光伏,」他說。
Reindl 補充說,新加坡正在探索的另一個領域是 Solar+,它將光伏系統與屋頂農業等其他技術相結合,或使用海上浮動太陽能來運行海水淡化廠。
Reindl 的研究表明,浮動太陽能發電場可以比屋頂或地面裝置產生更多的電力,甚至可以保護湖泊和水庫免受溫度升高的影響。
一個正在新加坡登革水庫建造的浮動太陽能項目將占據相當於 45 個足球場的面積,使其成為該地區最大的項目之一。
推動清潔能源是新加坡上個月公布的綠色計劃的一部分,其中還包括種植更多樹木、增加電動汽車充電點以及從 2025 年起停止新註冊柴油汽車和計程車等措施。
Reindl 說,新加坡對太陽能的推動「不僅是為了提供綠色電力,而且是為了創造就業機會、經濟價值和創新」。
「新技術不僅可以解決新加坡的挑戰,還可以為其他特大城市帶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