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中國人來說,新加坡是一個很理想的目標移民國家:距離中國近,文化相通,無語言差……
雖然華人占比高達75%,但新加坡還是有著自己的特色,多民族的聚集使得多元文化在這裡交融、碰撞,讓新加坡成為世界上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因此,如果新加坡移民想要融入獅城,還是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
一、飲食指南
新加坡融合了中西方的飲食文化,在這裡可以品嘗到來自世界各國的美食。
由於新加坡政府規定家庭不能隨意向室外排放油煙,因此大多數居民都不在家做飯。而且平時工作忙碌,大家更傾向於外出就餐。
新加坡有各種檔次的餐廳,不過最受當地人喜愛的用餐地點還是食閣,也叫做小販中心。

目前,新加坡擁有超過1000家食閣。食閣就像中國的大排檔和街頭小吃,一般開在戶外,攤位一家一家地緊挨著,有各種各樣的美食,不僅安全衛生、美味可口,而且價格實惠,十分親民。
在食閣,人們可以吃到椰漿飯、釀豆腐、印度煎餅、海南雞飯、漢堡、日本拉麵等等,解決一日三餐的同時,還能感受到生活的煙火氣。
2020年,新加坡的小販文化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有人說,小販中心不僅加強了新加坡人對自身身份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也是代表新加坡國際化的一張文化名片。

比較著名的小販中心有:
1.東海岸人工湖美食村
2.芽籠士乃巴剎與熟食中心
3.亞當路熟食中心
4.竹腳巴剎熟食中心
二、語言
新加坡移民想要快速融入本地生活,語言關是一定要過的,至少要能達到同本地人進行無障礙的溝通。
新加坡的官方語言為華語、英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式英語,又叫Singlish,帶有十足的新加坡特色——
比如忽視輕重音造成的獨特發音,許多詞彙、語法借自福建話、廣東話、普通話和馬來語等等,以及帶有豐富的語氣助詞:
lah:等同於「啦」
lor: 等同於「咯」
leh:等同於「咧」
meh:等同於「咩」

來幾句感受一下~
It's okay lah. — 沒事了。
I eat liao. — 我吃過了。
So what I do was, I sit down and I tink tink tink, until I get answer lor. — 我當時呢,就坐下來想了想,最後就得出答案了咯。
Can meh? 可以咩?
Give me leh! 給我啊!
是不是看上去覺得很像以前上海的洋涇浜?
不過不用擔心,這種Singlish只是新加坡人通用的口頭語,一般用於非正式場合,在官方場合大家都會講正統英語的~

三、生活習慣
新加坡是一個移民國家,除了華族外,還有馬來、印度、歐亞等族群。因此,新加坡移民一定要入鄉隨俗,尊重當地文化,同時還要儘可能多了解各種族的習俗禁忌。
馬來族:
1.忌食豬肉、飲酒。
2.進餐時必須用右手,否則會被視為不禮貌。
3.對女士不可先伸出手要求握手。
4.頭被認為是神聖的部位,在親近兒童時,不可觸摸他的頭部,
印度族:
1.親朋相見,行合十問候禮,不宜握手或擁抱。
2.印度族人討厭白色。
3.忌吹口哨。
4.不吃牛肉。
5.忌用左手。
6.禁摸小孩的頭。
此外,還有一些生活習慣需要注意:
1.初次上門拜訪要事先預約好時間,不宜貿然前往。
2.介紹某人時,應稱呼「某先生」(Mr.)、「某太太」(Mrs.)、「某小姐」(Miss),對於不熟悉的人不要直呼其名。
3.乘坐新加坡的巴士,下車要按鈴。
4.過馬路時要按按鈕。
5.走路靠左側,乘坐電梯時靠左側,將右側留出來供其他人行走。
以上就是今天介紹的小技巧,你都記住了嗎?
只要尊重各民族之間的差異,多多了解當地習俗和生活方式,融入新加坡真的不是什麼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