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十分之一的60歲以上年長者患有失智症,新加坡國立大醫學組織思維科學中心將過去10年預防失智症的經驗集結成冊,鼓勵國人積極面對老齡化。
這本名為《有尊嚴地變老》(Ageing with Dignity)的書籍由思維科學中心「天天康齡計劃」的研究人員和志願者撰寫,記錄了思維科學中心過去10年來通過裕廊老年研究和天天康齡計劃對失對智症的研究,不同形式的介入和療程取得的成果,為預防失智症提供重要的借鑑。
從2013年開展的裕廊老年研究對1017名年長者展開了調查,通過健康教育、正念練習以及運動和美術療程,減緩年長者心智退化、減少焦慮和促進社交,從而延緩失智症的發病以及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研究對644名年長者的跟進調查發現,如果沒有介入計劃,失智症、抑鬱症和焦慮症的發病率將更高。
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已故妻子周寶音生前於2014年8月將計劃推廣至本地其他社區,並改名為天天康齡計劃。這個亞洲首個失智症預防計劃在本地已擴展至八個中心。周寶音生前也積極地將內容精簡化,分享計劃,幫助更多年長者預防失智症和提升生活質量。
張志賢在新書發布會上指出,本地十分之一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患有失智症,隨著壽命延長和人口老齡化,病患人數將增加。周寶音當時與從事預防失智症的裕廊老齡化研究的團隊,把研究轉化為全國性的實際計劃,擴展至幫助本地其他年長者。
書籍主編思維科學中心顧問柯以煜教授在受訪時指出,過去對於老齡化的研究都十分消極,大多關於疾病和財務問題。這本新書則是介紹心理健康新思想,即健康教育、正念練習、藝術與音樂療程對老齡化的重要性,提供實用手冊來顯示無需使用藥物也能預防失智症。
他說:「項目獲得的官方資助很少,主要依靠捐助者和志願者來推動。因此2020年世界精神病學大會就選擇新加坡來分享預防失智症的經驗,因為計劃能讓世界其他地區都能借鑑,那些資源匱乏的地區,即便沒有很多心理學家,也能採納當中建議,因此具有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