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公積金局。(聯合早報)
作者 侯佩瑜
美世(Mercer)、蒙納士大學商學院和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 Institute)昨天發表聯合文告,公布2022年全球養老金指數排行榜。
調查人員依據制度的可持續性、健全度,以及是否充足,來評估全球44個國家和地區的退休養老機制。這44個國家和地區已占全球人口的65%。
新加坡在所有亞洲國家和地區蟬聯榜首,在全球的排行,相比於去年也上升一個名次至第九。
這已經是新加坡連續第10年位居亞洲之首。
評估結果顯示,我國今年整體得分為74.1,與去年的70.7相比,略有進步。
但別開心太早,報告寫道,新加坡分數上升,主要是由於計算方式的改變,以及凈養老金替代率的提高。養老金替代率是指養老金收入占退休前收入的百分比。
健全度方面,我國獲81分(去年81.5),充足度獲77.3分(73.5),可持續性獲65.4分(59.8),整體評級為「B」。
新加坡公積金的充足度77.3分也在亞洲名列前茅,主要是因為它的繳納率在亞洲最高。目前,本地55歲以下員工的公積金繳交率為月薪的37%,僱主和雇員繳交的部分分別為17%和20%。每年的繳交額頂限是3萬7000多元,這個頂限不包括自願填補。
香港的強制性公積金(MPF)則是由僱主和雇員根據雇員月收各自供款5%,加起來便是10%,上限是3000港元(549新元)。馬來西亞則是23%。
我國的退休養老機制主要以公積金制度為基礎,涵蓋所有受聘的新加坡公民與永久居民。保持「B」的整體評級,意味著新加坡的退休金制度健全,但仍可改進。

公積金局碧山大廈外觀。(聯合早報)
同樣獲得「B」評級的還有加拿大、紐西蘭、瑞士和英國等已開發國家。
該報道也建議我國可從四方面著手改善現有制度:降低門檻鼓勵企業推行退休計劃、隨著國人更長壽,提高公積金會員可動用退休儲蓄的年齡,將公積金制涵蓋範圍擴大至在本地工作的非居民以及更好地與公積金用戶進行溝通。
其實,該機構已經給予上述部分建議好幾次。
提高公積金會員可動用退休儲蓄的年齡,這是最能觸動全新加坡人民的神經的一步,當局可不會輕舉妄動。
至於把外籍員工納入公積金計劃,人力部曾解釋說,我們不將公積金制度拓展至外國人,是因為不期望他們在新加坡退休,他們也可能已參與自己國家的養老金計劃。希望為退休儲蓄的外國人,也可通過退休輔助計劃這麼做,並享有稅務回扣。
人力部發言人也指出,美世報告所採用的評估方法並未考量每個系統的獨特之處,新加坡因為沒將在本地工作的非居民納入公積金制度,因此無法在其中一項評估指標獲得高分。但我國不可能為了要獲得好名次,而輕易更改我們的公積金制度。反正好不好,我們自己知道就好了。
全球排行前10名的有:

(取自美世官網)
被譽為福利最好、人民最幸福的北歐五國都排在前10名,新加坡是唯一擠入前10的亞洲國家。
香港和鄰國馬來西亞在亞洲區緊跟在新加坡的排名之後,分別以整體得分64.7和63.1排在第二(全球19)和第三(全球23)的位置,評級同為C+。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全球20)、法國(全球22)等已開發國家的整體得分,同樣不及新加坡,只獲得C+評級。
全球排行倒數10名的有:

(取自美世官網)
全球排名倒數10名,除了阿根廷和土耳其,都是亞洲的國家和地區。
儘管多年來亞洲退休金制度取得進展,但仍然落後於全球,該地區平均總體評分為53.8,低於全球平均63。
除了中國大陸(54.5)、印尼(49.2)和菲律賓(42)外,亞洲大多數退休金制度整體有改善。 亞洲區退休金制度進步最大的國家是馬來西亞和日本(54.5),前者評級從C躍升至C+,後者由D升級至C。
韓國(51.1)也上調至C級,印度(44.4)和台灣(52.9)表現也比前一年好,泰國整體評分(41.7)仍是全球最低。
看完了專家的意見後,有對新加坡公積金制度改觀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