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ngapore
小夥伴們知道
最有新加坡生活特色地方
是哪裡嗎?

這就是巴剎了
巴剎源自馬來語Pasar
意思是市場、集市
在新加坡
巴剎是當地人生活中
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
除了買菜和日用品的採購
新加坡人的一日三餐
多數是在巴剎里解決的
巴剎一般分濕巴剎(Wet Market,買蔬果豆腐雞鴨魚肉)、乾巴剎(Dry Market,買米麵海帶蝦米,衣服鞋襪雜貨)、熟食中心或稱小販中心(Hawker Centre)三類,通常是三類比鄰融為一體。
因為新加坡天氣炎熱和快節奏的工作生活方式,新加坡生活的小夥伴們極少在家自己做飯,而每個政府組屋鄰里都有一個大型的巴剎,熟食中心也包含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美食,價格一般3新幣到10新幣不等,還有特色飲品,例如咖啡、奶茶、酸柑水、薏米水、甘蔗水等,價格也是十分的優惠。

在濕巴剎里,蔬菜、水果、雞鴨、牛羊、魚蝦等都有固定攤位並各自成區,既方便顧客採購也易於管理。商品的同質化高,而且非常考驗攤主彼此之間的包容性。一般都和氣生財,不會大聲叫賣招攬生意。

多數時候,攤主已經事先就把蔬菜分成一把、一堆或者一袋整理好,每一份大概足夠一家四五人炒盤菜。蔬菜攤旁常會有一摞塑料筐,要買菜就拿筐,在攤位上自選了放進去就好。蔬菜可以買分裝好的,也可以自取想要的分量;黃瓜胡蘿蔔等可以一根根賣;至於小番茄、蔥頭等零碎,則可以抓上一把,放進攤主提供的透明小塑料袋裡。買齊了,就可以拿著塑料筐去結帳。不少攤主都是拿福建話嘀嘀咕咕算價錢的,一面稱重把菜往手提塑料袋裡裝,不用擔心他們說方言聽不懂,也基本上不會缺斤少兩。

雞鴨豬牛羊肉(也有巴剎不買牛羊肉的),統統沒有活的,都已經按部位片好,放在有玻璃門的冷櫃里待售。看好了哪塊肉,請攤主拿就好。所有分量都論公斤或者克賣,乾淨利落。買排骨就更容易了,就說要幾根,在一大扇排骨上就切給你。

魚蝦基本都是海生,所以沒有在中國能看到的鮮活的,都是鋪在碎冰上販賣。

釀豆腐指把魚糜嵌在豆腐、豆皮、茄子、辣椒或者苦瓜里,這道在食閣里常見的美食,位列10大低卡路里食物之首。也有賣豆腐、水果、鮮花的攤位。巴剎的蛋類,一般不論個也不論斤賣,沒秤。生蛋按大小和品種,五個十個的賣,可以要求裝在專用塑料盒裡,攜帶時有效防止互相碰碎。

乾巴剎區域有各種雜貨,比如書報、麵包等食品、燉藥材湯、各種料包、各種賣香料等等。

接下來就是熟食中心或小販中心,有各種麵包及各式西點、咖啡攤(也叫茶室),賣各種飲料。也有美味小吃菜頭粿等等小吃,閩南語把白蘿蔔稱為「菜頭」。潮州魚丸面十分紅火。星期天的巴剎,非常值得一逛。每周也就只有星期天上午,允許流動小販設攤售賣各種小玩意兒,手機套、透氣的竹炭襪、家用便攜噴水器、韓國進口的鍋具……應有盡有,非常熱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