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和新加坡海事研究機構(Singapore Maritime Institute,簡稱SMI)近日發出的文告顯示,SMI將在未來五年為南洋理工大學的海事業能源與永續發展卓越中心注資1200萬新幣,以支持中心加深海事去碳化的研發項目。同時,SMI還將在下來五年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新一代港口模型和模擬卓越中心注資1000萬新幣,實踐所研發的 「數碼分身」(digital twin)技術,供本地港口和海事業使用。新加坡海事研究機構為兩個海事卓越中心共注入2200萬資金,推進海事相關課題包括去碳化和數碼化等的發展。

新加坡轉向低碳替代能源的能源策略
2017年成立的海事業能源與永續發展卓越中心將研究範圍著重在能源管理、氣體排放管理和可持續海事營運三方面。中心會利用新獲取的資金實踐過去五年研發的一些新概念,包括測試甲醇作為海事燃油的可行性及擴大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規模和進行海上試驗等。南洋理工大學的海事業能源與永續發展卓越中心也將在下一階段的研究中聚焦替代能源管理和海事運作去碳化,以配合新加坡轉向低碳替代能源的能源策略。相關研究有助開發能源價值鏈,支持運輸船和國際運輸的運營。
除此之外,SMI也撥出478萬新幣給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高性能計算研究院,引領海事人工智慧研究計劃。今年4月,SMI和海事局發出海事人工智慧徵集計劃書,為海事業開發新的人工智慧工具和應用。SMI星期二宣布撥出410萬新幣,資助國大和新加坡理工大學的三個研究團隊,研究相關方案。為加強海事業對抗網絡襲擊的能力,SMI頒發477萬新幣給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網絡安全研究中心iTrust,研發一個船上運作科技系統的實驗平台。這個結合線上和實體設施的平台將備有主要的船上運作科技系統,可以在不影響船隻運作的情況下,測試網安科技。

「海事與岸外」研討會,吸引更多年輕人出席
此外,為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岸外與海事工程業,全國職工總會就業與職能培訓中心、新加坡海事業商會、新加坡造船工程學會和職總電機和海事工程業首次舉辦了 「海事與岸外」 青年研討會,會議吸引了超過200名的年輕人出席。新加坡總理公署政務部長、全國職工總會副秘書長陳國明在受邀參與青年研討會時指出,海事與岸外業不斷變更,這為年輕人帶來了許多參與並改變綠色和可持續生態系統的機會。這個行業也需要青年人才注入新視角和新點子,與現有團隊合作,使目前的結構和框架變得更現代化。

新加坡作為全球最佳海港,這肯定了新加坡港口在支持全球供應鏈及帶頭推動海事業轉型所作出的貢獻。新一輪的研究項目注資,將推動新加坡海事去碳化和數碼化的發展,這也構成了新加坡海事行業發展的必要條件。相信未來新加坡海事業更有活力、更數碼化以及能夠進一步向可持續發展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