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剛來新加坡讀大學,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同年級的學生里,新加坡本地男生普遍比女生的年齡大兩歲。
這是因為新加坡法律規定,所有新加坡籍男性公民和第二代永久居民必須在年滿16歲半時登記入伍,必須在18歲時服役兩年。此外,所有以學生身份拿到新加坡PR的外國學生,就算父母不是PR,孩子也會被視作二代PR,也必須服兵役。而且在40歲(適用於其他職級)或50歲(適用于軍官)之前,每年還要抽出兩周的時間回營地受訓。
所以,對於家裡有男娃的家庭,規劃什麼時候去申請PR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在新加坡,每個家庭對於孩子去服兵役的態度也非常的兩極分化。今天就同大家分享一下,看看居住在新加坡的華人家庭對服兵役這件事的看法。
「嚴厲的兵役制度不僅耽誤學業,還有安全擔憂」
在新加坡,服兵役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例如,未滿足國民服役的要求將對新加坡公民身份、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產生不良影響,目前或未來在新加坡工作或求學的申請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很多家長對兵役制度持反對意見就是認為新加坡的兵役制度非常嚴厲。

1.限制出國
從13歲開始,有兵役義務的公民/永久居民,如果需要出國超過三個月,必須向政府申請出國准證。如果需要出國超過兩年,除了申請出國准證之外,還必須繳納75,000新幣(或去年父母總收入的一半,取較高者)的保證金。
2.棄籍逃役
在新加坡,逃兵役是非常嚴重的的刑事罪!如果孩子到了入伍年齡還留在國外,不回新加坡服兵役,然後在21歲後選擇放棄新加坡國籍或者永久居民身份,依然會被視為逃兵役。如果被定性為逃兵役,回到新加坡後,將面臨最高3年監禁,並且在監禁後仍需要服役。
除了嚴格的兵役制度,很多家長不願讓孩子花費兩年時間服兵役,也是因為這會耽誤孩子的學業。通常情況下,本地大學同年級的女生都會比男生小兩歲。這就是因為男生在上大學前都需要服兩年的兵役。新加坡政府也不支持學生暫緩兵役去讀大學,所以即使高中畢業後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也必須要等到退役後才能去大學報到。
而且,在新加坡服兵役也非常的辛苦。曾經聽星城的媽媽講過,她朋友的兒子去服兵役,新加坡那麼熱的天氣,沒有空調,等孩子周末回來,身上長的全是痱子。新加坡炎熱的天氣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還非常容易出現中暑的現象。這也是媽媽們不想讓孩子去服兵役的一個原因。

總的來說,在新加坡服兵役還是很辛苦的,平時不僅要站軍姿,還有體能訓練、射擊、步操之類的基礎訓練。而且,嚴苛的兵役制度也讓很多家長從心裡就打「退堂鼓」。所以,很多父母會讓孩子一直以外國人的身份在新加坡讀書,直至孩子23歲從理工學院或大學畢業後,再讓孩子考慮申請PR。
「福利多多,非常獨特的成長經歷」
很多媽媽覺得讓孩子去服兵役很累,還要比其它同齡女性晚兩年再繼續進修,是件苦差事,能躲就躲。
但是從現實角度說,也就是大家最直觀能夠看到的,如果孩子有了PR,首先你在升學的擇校方面就有比外國籍的學生有優先的擇校權。第二個就是學費會有很大的優惠。例如,國際生讀公立小學每個月的學費是875新幣,中學是1,750新幣、初級學院是2,100新幣;對比擁有PR身份後,小學生每個月的學費就變成了255新幣,中學是500新幣、初級學院是580新幣。而且近幾年,新加坡公立學校的學費一直在增長。因此,當孩子有了PR身份後,能節省不少學費。

有的媽媽認為,服兵役這件事情對於男孩子來說也是一個非常棒的成長經歷,鍛鍊孩子,讓孩子成長為一位有擔當的男子漢。
對於從小生活在新加坡的孩子,他們的社交圈子都是新加坡的同學,在新加坡讀書、上學、服兵役在他們看來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他們不僅不會排斥去服兵役,有的小孩甚至會很開心自己可以有機會去參兵。
如果家長糾結於讓不讓孩子去服兵役,不妨聽聽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不排斥的話,家長可以同意孩子去服兵役。兩年的時間,既能磨鍊孩子的心智,也可以鍛鍊他們的體魄。
而且在服兵役階段,衣食住行全部都由政府承擔,每月也會收到額外的補助。退役後每年返回兵營進行訓練期間,政府也會發放補貼。

看完新加坡華人家庭對待服兵役的態度,作為家長的你,對服兵役有什麼樣的看法?又會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