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為難得的是,HDB有著清晰的功能定位。在建設商業核心區時,即便HDB有著土地回收與開發的豐富經驗,仍選擇引入私營企業的力量,採用類似中國「政府搭台,企業唱戲」的形式,由HDB推動土地回收整合後,交由企業投資開發。這種安排使HDB的主要精力仍然能放在公共住房的建設中,並且有餘力設計分配機制和進行總體規劃。
如今新加坡人一生有兩次用優惠價購買組屋的機會,第一次解決基本住房問題,第二次可以用來改善居住條件。過戶五年後,組屋可租可售,和普通的私人公寓一樣,不同的是,組屋沒有小區管理和物業服務,清潔和維護靠市政解決,與公寓形成一定檔次差別。但每個區域無論大小,組屋與公寓的比例均控制在8比2左右,且公共運輸、超市商場、平價食閣,甚至通向公共運輸的遮陽棚都是標配,整個新加坡就像若干組屋片區的集合,每個組屋片區又是新加坡的迷你版。
這種以組屋為核心的模塊化設計,降低了區域間的不平衡問題,也讓公共住房成為新加坡房地產市場的壓艙石,商品化的公寓即使被炒至高價,大部分新加坡人的生活也不會受到影響。
通過公共住房基本解決國民居住問題後,HDB進行了一些設計上的嘗試,並誕生了一些精品項目。新加坡甚至有「百萬HDB」榜單,這些HDB公寓因總價、地段、房型、使用成本等優勢,售價已經上漲到超過百萬新幣(約500多萬人民幣)。

Capitaspring空中花園(劉暘、陳晞/圖)
回國之前,我特意去看了聲名在外的HDB達士嶺項目(Pinnacle@Duxton)。這座高達50層的公寓樓離新加坡CBD不遠,出了歐南園地鐵站很容易看到。達士嶺項目共由7棟樓組成,50層和26層設有兩處空中走廊,其中26層的空中走廊將7棟樓連接起來,並設計有一條600米的跑道、供居民休閒社交的公園和兒童樂園,發生險情時還可以作為居民的逃生平台。26層僅供居民使用,50層的觀景平台可以接待遊客,遊客需支付6新元(約30元人民幣)的票價。
達士嶺HDB項目於2009年落成,而以空中花園連廊著稱於世的濱海金沙酒店還要晚一年開業。如今空中花園已成為新加坡豪華摩天樓的賣點,2021年新晉落成的新加坡CBD新地標Capitaspring,由1980年代的一座立體停車場改建,從17層到20層貫穿著一座通透的立體空中花園並且對外開放。回想在城市規劃展覽館看到的水泥森林和綠色城市矛盾,新加坡人似乎找到了屬於他們的獨特答案,而其中的一個出色作答,竟來自達士嶺HDB這處為「居者有其屋」設計的公共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