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星期五)是耶穌受難日,也叫Good Friday,是新加坡的公共假日!4月9日(星期天)是復活節,不過不放假。
那這兩個節日有什麼來歷和講究呢?一起來科普一下吧~
《聖經新約》在四福音書中,詳細描述了耶穌受難的來龍去脈。

了解這段歷史,遠要追溯到2000多年前,當時年約33歲的耶穌,已是當地很有影響力的人,他為百姓醫病趕鬼,使瞎眼的得看見,使瘸子行走,使死人復活,總之他行了很多神跡,百姓也願意聽他講道。
從來都不相信神有一位兒子(也就是耶穌)道成肉身到人間的猶太教的祭司長和文士們,因為擔心耶穌的影響力太大,於是心生嫉妒,在一起密謀怎樣除掉穌殺。
在猶太人的逾越節當晚,耶穌被羅馬兵丁釘死在十字架上,正是星期五,即耶穌受難日。
耶穌受難後,被埋葬。他在第三天從死里復活,這天是星期天, 即「復活節」。

▲達文西名畫《最後的晚餐》,描繪的就是耶穌上十架受難的前夕,在和他的十二門徒共進最後晚餐時的場景。
新加坡將這天列為公共假期,本地的基督教堂也會為了紀念耶穌的受難,慶祝他的復活而開展一系列特殊儀式。對於新加坡以基督為信仰的教徒們而言,參加這天的彌撒已成為習慣。
對於非教徒們而言,能夠多一天假期,好好休息、放鬆身心,當然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