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是一門學問,本地有越來越多希望從事科技工作的大學生兼顧學業、多次實習和打兼職工,以在就業市場上獲得優勢。
在新加坡,學習和實習都對求職都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取決於個人情況和行業需求。

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通常是吸引僱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某些職業領域,特別是需要深入專業知識或技能的工作,學歷可能是門檻。許多僱主會關注申請者的學位、成績和專業領域。
實習
實習經驗可以幫助你獲得實際工作經驗,展示你在實際工作環境中的能力和適應能力。實習可以讓你了解行業內部運作,建立職業網絡,並為將來的就業做好準備。在一些情況下,優秀的實習經歷可能比學歷更受僱主重視。
不同行業對學習和實習的重要性有所不同。一些行業更看重實際工作經驗,而另一些可能更看重學歷和學術成就。在一些技術性和專業領域,實際技能和項目經驗可能比學歷更具競爭力。

在現實中,綜合考慮學習和實習通常是最佳方法。有一定的學歷可以為你提供理論知識和基礎,而實習經驗可以讓你將所學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獲得實際技能。這兩者相輔相成,可以讓你在求職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很多本地的大學生認為,擁有好成績並不足夠,實習是一個讓他們探索職業興趣和積累工作經驗的機會,好讓未來僱主對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一名國立大學傳播學和新媒體三年級本科生在理工學院和大學就讀的五年內,已完成了九次實習。
她從大學的第二年開始,就馬不停蹄地兼顧學業與工作。她會先到大學上課,在休息時間開會,然後趕往國際學校做兼職工作。晚飯後,她有時會進行課外活動,再繼續工作到深夜。
壓力大
她憶述,當時因為太忙而失去了很多朋友,皮膚也因為壓力太大而冒疹。
一名25歲的南洋理工大學電腦科學本科生會同時間在多家大型科技公司實習,包括一家金融服務巨頭和一家全球加密貨幣交易所,並且兼顧上課和考試。
他目前在一家應用程式公司擔任軟體工程實習生,每月賺取約4000元。

他的同屆學生中,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共識,即擁有好的成績並不足以在就業市場上獲得優勢。
來自實習的壓力在大學的第一年就開始。「當你聽到同學們開始實習或有出色表現時,你會覺得你也有必要這麼做。」
作為一名用戶介面或用戶體驗設計實習生,她的月薪介於1000至1200元之間。但加上其他散工,她的月薪在幾個月內就達到了五位數。
一些學生甚至把實習視為比學業還重要。
一名今年畢業的24歲的軟體工程師說,雖然一些學生專注於獲得好成績,但他在國大修讀電腦科學時,目標主要是找一份工。「 除了前兩年,我並不太關心學校的事。 」
他認為,成績是公司為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設下的 「 武斷的標準 」 ,與「更傳統的本地公司」相比,跨國公司不會太關心應徵者的學位。

大學無用?
「 可能是我有偏見,但我覺得大學很沒用。 如果大學教會了我什麼,那就是學習如何學習,也許它改善了我的思維方式和我的溝通方式,但卻沒有改善我的技能。 」
那麼僱主在招聘的時候到底在尋找什麼?
受訪的招聘專家和僱主表示,由於實際工作更複雜,工作經驗幾乎都會比學業成績更重要。
科技行業非常看重候選人的技術能力和專業知識。僱主通常會評估候選人在相關領域的技術技能,包括編程、軟體開發、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方面的能力。
實際項目經驗對於求職者在科技行業中的競爭力非常重要。擁有成功的項目經驗可以證明你在實際工作中的能力,包括解決問題、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雖然實際技能至關重要,但一定的學歷和學術背景也可以增加競爭力。在某些高級職位和研究型崗位中,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可能會被視為優勢。
在科技行業,良好的溝通和團隊合作能力同樣重要。僱主通常希望員工能夠清晰地傳達技術概念,與團隊成員合作並協調項目。
科技行業常常涉及解決複雜的問題和挑戰。僱主希望找到那些能夠迅速理解問題並提出創新解決方案的候選人。

那些接觸過多個利益相關者,有著不同的項目經驗,並且能將項目開支保持在預算內,同時又提供高質量工作的應徵者,將擁有競爭優勢。
特別是對科技業來說,實用知識和經驗對支持創新和轉型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