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名57歲的私召車司機在今年3月接種首劑冠狀病毒疫苗後,隔天心臟病發身亡。經過衛生部委任的獨立臨床小組評估後,表示死因是急性心梗塞,並非是疫苗所造成的。
衛生部也表明,到目前為止,本地沒有人因接種疫苗而身亡。

沒有心臟病歷史,接種後無不良反應
死者的妹妹透露,哥哥當天接種疫苗後感覺良好,隔天清晨4點就開始載客,工作了將近12個小時。
但在晚上7點左右,他開始感到不適、氣喘,手指開始麻痹。妹妹起初以為這是疫苗常見的副作用,可是由於情況沒有好轉,便決定送他去醫院。準備出門時,哥哥已在客廳倒下。
男子之後被救護車送進國立大學醫院搶救,但約一個小時後,因心臟病發宣告不治。
醫院表示,死者當時的症狀和心電圖記錄符合心臟病突發的特點。此外,當天的送院記錄顯示醫療救護十分及時,相關部門在死者抵達醫院前已準備完善。

(圖源: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
死者的哥哥表示,家人對弟弟的身亡感到震驚。因為男子近2年的定期健康檢查報告都顯示身體無大礙,雖然他曾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問題,但在今年1月份的健康檢查報告也沒有跡象顯示他的心血管有異常。
哥哥也說,弟弟曾在2018年做過一次脊椎減壓的手術,但此外,家人沒聽說過他有心臟相關的疾病。
衛生部表示,根據一名合格醫護人員的評估,男子適合接種疫苗。死者當天接種疫苗後,留在現場觀察了半小時,當時一切正常。
由於醫生已確認死因是心臟病發,所以死者家屬拒絕了屍檢。但是,家屬仍希望當局能夠向他們提供更詳細的解釋,說明當局如何評估死者的身亡與疫苗無關的過程。
疫苗接種後出現不良反應的占少數
截止4月18日,新加坡執行的221萬劑疫苗中,有0.13%的人出現疑似副作用,即每1萬起出現13起。出現不良反應接種人員的年齡中位數是44歲,70%在60歲以下。

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比例為0.004%,即每10萬起出現4起。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95起當中,20起屬於嚴重過敏反應,可危及生命;其中,60%在接種疫苗之後半小時內出現。出現嚴重反應的,情況屬於輕微至中度,治療後已康復。
另有25起是面癱,因臉部神經發炎引起暫時性臉部肌肉癱瘓,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多數接種者病情不嚴重,無須治療即完全痊癒。

冠病疫苗仍然有效
有人問,聽說許多人接種疫苗後仍感染病毒,因此沒必要接種。這是真的嗎?
衛生部長王乙康表示,(四月底以來)共有78名接種疫苗者受感染,大部分是前線人員,而沒有接種疫苗的染病者約有300人。國際研究持續顯示,疫苗對預防感染和出現嚴重症狀還是非常有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