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直是高凈值人士移民的熱門地,這幾天,「新加坡今年內或會有3500名擁有至少600萬美元(約800萬新元)資產的高凈值人士可獲得新加坡公民權」的消息引起了新加坡內政部的注意。
周二(4月25日),新加坡內政部發布聲明駁斥,指有關說法具強烈誤導性,沒有可信依據。
這條消息來自南非約翰內斯堡一家私人研究公司的員工,暫時不清楚這家公司公布該數據的依據。

新加坡內政部發言人強調,高凈值人士來新加坡,不等於他們可取得公民權,今年其餘的公民權申請結果都還沒有決定。
在處理公民權申請時,新加坡政府會考量一系列因素,包括申請者在新加坡實際居留的時間、對新加坡的經濟貢獻、在新加坡創建的企業,相關企業雇用的的新加坡公民人數、個人融入社會的能力,及在新加坡紮根的承諾。
新加坡的公民和PR的審批,向來都是謎一樣的操作,大家都不知道新加坡「選」人的標準究竟是什麼?在之前的新加坡國會上,新加坡批准公民/PR「黑箱操作」背後的真相。

(五項申請新加坡公民必須具備的條件,圖源:ICA)
雖說新加坡公民和PR的申請過程像「黑箱操作」,但還是有跡可循。那就是新加坡政府歷來重視新移民的「融入度」和「身份認同」。
大多數新移民與新加坡公民都擁有相似的道德準則,文化以及價值觀,而新移民的孩子以及後代,由於在新加坡長大,也會很好地融入新加坡文化中。為使新移民融入社會,新加坡政府通過各種努力促進新移民適應新加坡的生活方式,幫助他們沉根,這也增加了新加坡的民族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