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庫新加坡成立五年以來,已有380人承諾在死後成為捐贈者。組織至今收到的腦組織有九個。為了讓研究人員能更深入了解腦部疾病,腦庫新加坡宣布將允許國人捐贈的腦組織用於研究用途。
66歲的王源貴選擇在死後捐出腦組織,是因為多年前同一名醫生的對話,讓他意識到本地捐贈者不多的情況。而當他在兩年多前被診斷患上輕度認知障礙後,更讓他確定要這麼做。
王源貴說:「捐腦給醫學是說讓醫生來研究更多關於這個病症的狀況,我的目的是要幫助更多人。」
腦庫新加坡指出,由於大多數腦庫都位於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捐贈者也主要以洋人居多,因此亞洲人的樣本將能幫助研究人員更深入了解亞洲人腦部疾病的相關遺傳基因,並研發更針對性的療法。
腦庫新加坡主任,黃愫琳副教授說:「亞洲病人跟西方病人他們的症狀不一樣,有時候這是因為他們有不同的基因變化,所以基因變化可能會影響病症的症狀,所以我們也是需要收到亞洲病人的腦組織做研究,這個也是很重要。」
腦庫新加坡也在成立五周年的慶祝活動上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以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簽署合作備忘錄,開啟更多的合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