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還給新加坡一個文明的公共運輸體驗 向惡行惡相 Say No

2024年07月22日   •   8550次閱讀

您會在公交上用手指摳鼻屎嗎?

您會在公交上吐痰嗎?

您別笑,這可是不久前(至少追溯到上一代)真實並普遍存在於新加坡的公交行為。至少我兩年前還曾在地鐵上看到一個上班族女郎在對面座位認真的摳鼻屎,還左右兼顧,真看傻眼。

即使您今天那麼做,其他乘客見了最多也只是瞪你一眼不會開口說您,可是您心裡的那一把尺清楚知道:這是社會規範不被允許的舉止,有些甚至是犯法行為。

而您,如果不歸屬少數的奇人異士,正常有加,一定不會也不曾那麼做。至少我從小就被教育隨地吐痰是錯誤的事,摳鼻屎更是私密空間才幹的事。

獅城岌岌可危的公交文明

《海峽時報》調查顯示,在公交上用手機看劇時打開擴音機「眾樂樂」和上下車時不禮讓,是新加坡人最受不了的不文明行為。(海峽時報)

這就是文明的力量,不用條例,不用罰款也能自我約束,維持一個至少表面文明、和諧和祥和的公交出行環境。

然則,我們很清楚,新加坡建國以來建立並一直努力維持的公交文明程度,卻在一步步崩解、一點點被侵蝕。

這讓您不得不一出門使用公交時就內心祈求今天吉星高照:不會有人在你耳邊肆無忌憚手機外放,被迫聽他痴迷收看的連續劇;也不會有人講起電話猶如公共演講,全車廂被迫聆聽;巴士座位也不會被一個個袋子霸占;乘客也不會把自己的大毛腿放在對面的座位上;前座的女士更不會把飄逸長發往你臉上一刷。

事實上,媒體和你我都知道。去年11月5日《海峽時報》刊登了一則報道,標題赫然就是《惡劣的乘客行為: 播放視頻(手機外放)、霸用鋼柱是新加坡人最討厭的行為》(Bad commuter etiquette: Blasting videos, hogging poles among S』poreans』 pet peeves),可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一名楊姓讀者隔天致函《海峽時報》反映:

「越來越多的人也注意到其他乘客的不禮貌行為,如用手機外放喧譁。我甚至還看過學生在地鐵上喝飲料,下車時就把杯子留在地上。這樣的行為讓乘坐公共運輸工具變成難受的體驗。是時候通過公眾教育來制定一些共同標準,並強制執行,讓乘坐公交變得安寧、整潔。這樣也就沒有必要為這些事情報警了。」

2023年11月6日《海峽時報》讀者來函版。(海峽時報)

對,連最基本的行為都已經失守,有關當局仍然毫無作為,大多數乘客繼續悶在心中、氣在心裡,選擇默默忍受。

其實在疫情期間,本地的華文媒體都有陸續披露,公交上各種林林總總的奇葩行為如:乘客占用多個座位、把腳抬到其他座位、手機外放、換尿布、把地鐵當成遊樂場和健身院已蔚然成風。

怪哉的是,有關當局依然悶聲不吭。

世界公交文明比一比

常常以「世界級」自居的新加坡,我們的公交系統到底有多「世界級」,硬體可能無可否認,至於乘客行為嘛,不妨參照其他國家的水平。

如果跟歐洲比嫌遠的話,我們先跟鄰近的亞洲國家日本比一比。據了解,日本公交如此安靜並不是偶然,他們普遍遵守這些不成文的條例:

不吃東西或喝飲料

不講電話

保持安靜

不要阻擋自動扶梯

坐著時不要把包放在座位旁邊

管理好自己的隨身物品

在日本,在公交上大聲說話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也是在日本最令人討厭的行為之一,說話大聲姑且都惹人目光,更別說手機外放,簡直跟「野蠻人」無異。若跟新加坡比較,我們有一半以上都做不到;我們即使立法禁止吃喝,在公交上吃喝還是普遍看到,真是又寬容又仁慈。

在Reddit網絡論壇上,歐洲人討論公交上無法被忍受的行為,手機外放是一等一的罪狀,還立即引起公憤,被稱為是「萬萬不可」(big no-no)的事,甚至動用強烈語言如「混蛋」(asshole)或「白痴」(idiot)來表達其強烈的不滿情緒,令人瞠目結舌。

一些網民表示大多數歐洲公交公司是禁止乘客那麼做的,因為這是非常不尊重他人和沒有禮貌的行為。

我們怎麼和日本和歐洲差距那麼大,是後知後覺還是「姑息養奸」?

再說說中國吧。

廣州早在2019年就開始明確禁止乘客在出入口、通道、站廳、站台、列車車廂等軌道交通區域或其他軌道交通設施內有「大聲喧譁或者彈奏樂器、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等行為。

(新浪財經網)

去年7月1日起,廣東佛山也開始禁止地鐵手機外放聲音行為、隨地吐痰、亂扔廢棄物、隨意塗畫張貼、攜帶寵物家禽等動物乘車等。

除了廣州和佛山外,北京、上海、南京、天津、蘭州、貴陽、昆明、武漢、長沙也都以已禁止在地鐵上外放聲音。既然欠缺文明,不懂自覺,只好明文提醒,重罰教化,中國那麼大的國家都已經在做了,我們還等什麼?

失語、失效、失色的公共教育?

如果我們說本地陸路交通管理局和交通業者無計可施,那也是不公平的。只是別不承認,成效甚微,甚至無力、失語、失效。

上周我收到一個本地國大大學講師朋友的簡訊,他發來在公車上看到地鐵車窗上貼著的卡通禮儀大使 Hush Hush Hannah 的貼紙,上面寫著「Volume Down. Smiles All Around」(大意:調低音量,笑意縈繞)。

Hush-Hush Hannah:安靜的漢娜。(聯合早報)

他說,起個大使名稱都囉囉嗦嗦,怎麼可能記得,怎麼可能見效?而且只有英文一種語言,怎麼可能讓大多數人吸收信息,言下之意是他們自我陶醉而已。

一言驚醒夢中人,原來陸交局也努力了。

整整十年前,是,2014年,陸路交通管理局聯同公共運輸理事會、新加坡行善運動理事會及公共運輸運營公司,推出卡通禮儀大使的形象,並為他們注入標語,以此鼓勵通勤者讓座、向車廂後方移動、用耳機聽音樂時調低音量等。

他們的中文名字是英文的音譯,依序是:

Stand-Up Stacey站立的斯太西(提醒乘客讓座給有需要的人);

Give-Way Glenda讓路的格蓮達(鼓勵乘客讓路);

Move-In Martin往後移的馬丁(呼籲乘客向車廂後方移動);

這三個可愛的小傢伙是2014年首推公交禮儀宣傳運動的大使,兩年後2016年再推出兩個大使:

Bag-Down Benny:把包放下的本尼(提醒乘客站立時將背包放下)

Hush-Hush Hannah:安靜的漢娜(提醒乘客調低音量,用耳機聽音樂)

2014年,陸路交通管理局聯同公共運輸理事會、新加坡行善運動理事會及公共運輸運營公司,推出5名卡通禮儀大使的形象。(聯合早報)

所以,你記得哪一個卡通禮儀大使呢?

這種以謎之信心推廣的英語運動,若以為能一勞永逸一定湊效,那是自欺欺人。

見公交乘客的行為一日差過一日,戾氣越來越重,公眾越是敢怒不敢言,有關當局就必須有所行動。

乘坐新加坡公交既然已經變成一件容易糟心、心煩意亂的事,有關當局就有必要加強力度進行文明宣傳,結合本地的語境來執行和全面推廣,而不是一路走到黑。另一方面也考慮軟硬兼施,既然教化不奏效,是不是得實行「家法」,立法禁止某些普遍的奇葩行為?

而身為公眾的我們,在選擇大多數時候沉默、悶聲不吭的時候,是不是考慮自己也有責任出口、出手制止某些人的惡行惡相,以文明態度來孕育文明,以善意征服惡意?

我們是不是有必要以大多數人的力量去影響少數人,而不是讓少數群體的作為像惡瘤般在我們深愛的新加坡恣意增長、擴大?

昨晚乘坐88號公共巴士,僅15分鐘車程,聽了五分鐘約兩歲小女孩在奶奶懷抱中高唱《冰雪奇緣》的「Let it Go」,乘客們不禁相視而笑,更是都對滿臉歉意的奶奶和爺爺投以理解的笑意,直到他們下車為止。

我又再次感謝老天讓我坐上一輛文明人的公車,還外加一個令人喜悅的歌唱小天使。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