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新加坡政府公布了2024年的財政預算案,並宣布從2025年1月1日起,新加坡將對大型跨國企業實施15%的全球最低實際稅率,這一舉措旨在配合全球範圍內針對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的行動計劃。作為亞洲第一的金融中心,新加坡的穩定商業環境和優惠稅收政策一直是吸引外資的關鍵因素。

圖源:FACEBOOK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主席方章文曾指出:「儘管全球稅收制度即將迎來新的變革,但直接受影響的跨國公司數量並不多。新加坡將持續通過提供有利的稅收優惠和政策支持,全力以赴助力企業發展。」
多項新政策重振企業發展信心
新加坡目前大約有1800家大型跨國企業的年營業額超過7.5億歐元,為了激勵這些企業加大投資力度,新加坡將推出可退還的投資稅收抵免(RIC)政策。
該政策旨在鼓勵企業在關鍵經濟領域和新增長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支持企業的高價值和經濟實質活動,包括建立或擴充製造設施、進行創新和研發活動,以及促進綠色轉型等,企業可以利用這項補貼來抵消部分公司稅。

圖源:新加坡經濟發展局
改革實施後,新加坡還將為包括全球貿易計劃(GTP)、發展擴張獎勵(DEI)和智慧財產權發展獎勵(IDI)在內的多項稅收優惠政策增設更多優惠稅率級別,從而為企業投資提供更大的靈活性。
新興領域發展潛力更強勁
新加坡大力吸引新興領域資本投入,增強在這些領域內的實力,引導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的企業入駐新加坡並實現本土化,能夠有效減少企業的物流成本,進而鼓勵更多企業增加投資。

圖源:新加坡經濟發展局
對於跨國公司來說,除了稅收優惠政策之外,一個具有競爭力的本地商業環境是更加關鍵的因素。
以新加坡在生物製藥領域的遠見為例:
新加坡政府在21世紀初便開始制定長遠的產業發展規劃。如今,新加坡的生物醫藥產業已經建立了一個吸引人的戰略優勢體系。
2021年,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先進細胞治療與研究所(ACTRIS),並投入了8000萬新元以促進細胞治療技術的發展,這進一步推動了新加坡成為亞洲領先的醫療中心的進程。
新加坡投資前景持續向好
在談到稅收政策改革更多細節公布前,企業是否會放緩投資步伐的問題時,方章文主席指出,企業通常基於長遠視角和長期投資理念做出投資決策,因此,等待政策完善的幾個月時間不會對企業的投資計劃產生較大影響。
以藥明生物為例,該公司在今年3月宣布其在新加坡大士生物醫藥園的一體化CRDMO中心開始動工建設。該中心占地13.5公頃,未來將為全球客戶提供從研發到生產的全方位創新服務和商業化支持。

圖源:藥明生物
事實上,藥明生物在2018年就有意在新加坡進行初步投資,但由於疫情的影響,這一計劃未能實施。2022年,藥明生物帶著高達20億新元的投資計劃重返新加坡市場,並在2023年敲定了具體的投資細節。
未來,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將聚焦如半導體、生物製藥、航空航天等擁有巨大增長潛力的關鍵領域,尋求新增長機遇,進一步發揮新加坡難以被複製的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