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地勢因素,大「水」從上而下沒有什麼阻礙,勢頭湍急。

在最下游地區,成片的「水」混雜著各種被沖斷的木頭、房梁架子朝前推進。
此時還有一輛白色麵包車正打算駛離,被推得偏了方向。↓

好在司機真的是爭分奪秒,趁東西都淤積的時候僥倖開車逃脫現場。

白色麵包車離開沒多久,更大一波洶湧而下,一下子破開原本淤積導致土流受阻的局面。↓

從下圖勢頭來看,只能希望白色麵包車已經跑得足夠遠了。

據官方消息,在最初的大震過後,日本當地又接連發生了超過20次超過4級或以上的餘震。4級以下的數不過來......
截至椰子發稿前,2024年的第二天還未結束,日本已地震累計155次。

各地的災情不一,有的房子從三維結構塌成平面↓

有的拔地而起↓

地震不僅引發了海嘯、也導致了房屋轟然倒塌後的大規模火災。據統計僅一城就有超過100個建築起火燃燒。↓

又是地裂,又是大水,又是大火。
說一句人間地獄都不過分。
但日本畢竟是老地震國,對於地震的預測有著經年累月的經驗。截至昨晚,日本已下令本州島西海岸九個縣逾9萬7000人撤離到安全地方。
從前面的畫面相信大家也看出了,日本當地居民從小孩到大人都有很強的避震意識,有的甚至習以為常。

以上圖源:X 原推特Twitter 、 NHK
因此此次強震中,日本沒有出現大面積死傷局面,但部分傷亡難免。截至今天中午,日本石川縣內至少有30人因地震死亡。
新加坡外交部:暫無國人受影響
今晚,新加坡外交部表示目前還沒有收到有新加坡人在日本受影響的報告。
但外交部強烈鼓勵身在日本或有意前往日本的國人,到當局的網站登記,併購買旅遊保險。

在當地需要援助的新加坡人也可聯繫新加坡駐日本東京大使館。
新航也表示,新加坡所有飛日本暫無航班受影響,但會密切關注當地情況。
日本強震引發跨國海嘯 曝光曝光
這次日本大地震也影響到了鄰國。
1月1日,日本石川海域地震後,這幾個國家都相繼發布警報:
1)朝鮮,發出朝鮮東海岸警報
2)韓國,高度約50厘米的海嘯將抵達韓國東北部的江陵、東北部以北的高城地區以及東南部的浦項地區。同時表示「地震海嘯可能會持續24小時以上」。
3)俄羅斯遠東地區多地發布海嘯預警。部分沿海地區的海浪可達1.2米高。

這次地震會持續多久?
目前據日本氣象廳在地震後舉行的記者會說明,能登半島未來兩三天仍可能發生強度7級的地震,並呼籲民眾不要離開安全場所,同時留意建築物倒塌或土崩的危險情況。
不過能登地區的「大海嘯警報」已經降級為「海嘯警報」,日本北陸地區以及山形縣、新潟縣和兵庫縣北部地區發布的「海嘯警報」降級為「海嘯提醒」,日本海沿岸其他地區依舊保持「海嘯提醒」。

從上述消息來看,日本近日或可能還是會發生強震,但像1月1日這樣大的海嘯應該不會再出現。
日本1月1日首震已引起多方關注,英美發聲會支援日本。
英國:關注日本地震災情,隨時準備支援日本。
美國:美方正與日本官員保持接觸,隨時準備向日本人民提供必要的援助。

目前新加坡暫無表態。
關於這次地震,還有網友說其實震前已有徵兆。
就在石川縣能登半島地震前兩天,約12月30日左右,有網友拍到當地的傍晚天空突然出現成千上萬的烏鴉漫天飛。
它們在上空不斷盤旋亂叫,密密麻麻幾乎「染黑」天際。出現這類現象的地方包括日本福岡和長野車站。
天空黑壓壓,令人不禁聯想這是否是地震前兆。

不過有科學家指出,目前暫未發現野生動物的異常行為與地震有任何關聯。但還有另一種說法認為大規模動物在震前表現出異常行為是可能的。
已有網友打算留意下一波「震前徵兆」。
椰子看到這,想起來之前新加坡網友也有發過類似的「震前徵兆」,但震區不是在新加坡。

大家可能都知道,全球一共三個地震帶:
①環太平洋地震帶:全球約8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裡
②歐亞地震帶:全球約15%的地震在這裡
③海嶺地震帶:分布在幾個大洋的海底山脈


圖源:日本NHK | 全球地震點
其中,日本就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
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也在地震帶上,所以當地地震、火山爆發也算是比較頻繁的。
除了日本,印度尼西亞西爪哇於12月31日晚8點多也發生4.8級地震,導致建築物損毀,至少三個居民受輕傷。地震震中距離西爪哇省雙木丹鎮東北部兩公里,震源深度只有五公里,屬於淺層地震。
那麼新加坡呢?
新加坡是個「風水寶地」
曝光曝光
新加坡堪稱是個風水寶地。
首先,新加坡沒有地震。
令外界都覺得神奇的是,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天然避開了地震帶,雖說本島不會有地震,但跟日本地震韓國發警告一樣,由於靠得太近,鄰國影響無可避免。

2012年4月的時候,有人感覺到新加坡地震了!
「我住在黃埔這裡,晃得厲害,我整個房間都在晃,我家住18樓。」
其實並非新加坡地震,而是在印尼附近海域北蘇門答臘西海岸發生的芮氏8.6級地震帶來的震感。

原因就是印尼悲慘的落在了環太平洋地震帶,而新加坡卻奇蹟般的繞開了這個地震帶。
所以發生周邊發生地震,新加坡最多是有震感。印尼的蘇門答臘就像是一個巨大屏障,把新加坡保護了起來。
雖然新加坡地震幾率很小,但是新加坡的房屋質量還是很過關的。多數的組屋和公寓裡面都設有防空壕。

所以,新加坡不管是從天災可能性小,還是人為的防禦強,都令新加坡遠離地震災難。
其次,新加坡受海嘯威脅也小。
2004年的印尼9級海底地震引起了新加坡對海嘯的重視。
新加坡的國家環境局(NEA),花費130萬新幣委任南洋理工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專家設計了一套海嘯模擬系統以及應急措施。
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印尼和菲律賓發生海嘯,需要10個小時才能到新加坡岸邊。所以新加坡受到海嘯的威脅也是非常小的。

再者,新加坡無颱風。
新加坡位於赤道以北137公里處,特點就是氣候炎熱、雨量充足、空氣潮濕,被赤道橫穿,洽洽是新加坡沒有颱風的原因。
形成颱風需要溫度高於26℃的海洋,這一點赤道的海洋完全符合。
但是,形成颱風還必須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產生的偏向力暖氣團才能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