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小販同台分享 第一代小販:每天都在算有沒有賺

第二場「新加坡小販美食談」在亞歷山大村美食中心登場。(圖:林佳穎)
第二場「新加坡小販美食談」邀來兩代小販同台分享心得,第二代小販感嘆「創業容易守業難」,第一代小販則日日都在為收入煩惱,坦言「每天都在算我有沒有賺」。
昨天(6日)的「新加坡小販美食談」在亞歷山大村美食中心登場,在這裡售賣牛肉湯的牛二代攤主陳漢波、杯子蛋糕AJ Delights攤主全德弟和譚小翠,以及福建肉骨茶攤主陳平華參與分享。
陳漢波和陳平華都是接手父母檔口的二代小販。原本是一名導遊的陳漢波,因為母親生病無法繼續經營檔口卻又不捨得結業,決定辭去工作,接手生意。
他坦言,「創業容易守業難」,雖然導遊和小販都屬於服務行業,但小販工作時間比較長。
人氣杯子蛋糕AJ Delights夫妻檔攤主全德弟和譚小翠白手起家,他們打算把手藝傳給員工,同時在本地其他地點開設分店,目前沒有傳承的壓力。
對他們而言,確保有收入是最大的壓力。譚小翠說,她創業前在一間公司做行政,工作再辛苦,只要等到發薪水就好了,「現在我每天都在算我有沒有賺」。
「現在要討生活,要賣完才能有收入,(會想)顧客來之前要準備多少?我能維持嗎?我剩下的東西怎麼辦?下雨天會有顧客來嗎?」


福建肉骨茶攤主陳平華和太太李彩霞共同經營檔口。(圖:林佳穎)

譚小翠和丈夫一同創業開杯子蛋糕AJ Delights檔口。(圖:林佳穎)
小販租金雖較便宜 物價上漲是最大挑戰
消費稅今年再上漲,不少公眾關心小販調高價格的問題。對此,陳平華說,小販會起價是因為食材價格也起。
他說,如果每一樣食材都起價,加起來金額就不少了,這樣一來就必須要調高售價。不過,他們在兩、三年前曾經漲價,今年就不打算再起價。
譚小翠指出,由於經營的是烘焙生意,電費開銷最大。影響最大的一次是在冠病疫情期間,所有供應商一起起價,他們沒辦法,才調整了杯子蛋糕的售價。
有公眾說,自己在家裡烘焙更便宜,譚小翠就解釋,很多人誤以為在家做糕點更便宜,但事實並不如此。她說,在家烘焙的糕點數量不多,但原材料還是要買一整包,最後通常也用不完,所以也沒有更便宜。
15歲少年聽了也想當小販
今天下午2點半舉行的活動共有50名CAPITAL 958聽眾和《8視界新聞網》讀者參與,不少出席者都是第一次到訪亞歷山大村美食中心。
78歲的朱秋菊說,平時都沒有機會來這裡,今天試吃了這裡的美食,好吃的話以後會自己來。
住在義順的退休人士郭漢民說,聽了小販們的分享後覺得「小販的工作很了不起,他們犧牲很多時間,準備很多東西,很辛苦」。他也通過分享會更加了解到小販面對租金和成本壓力,被迫起價的難處。
72歲的林英治曾是一名咖啡店攤主,今天特地來聽聽小販們分享,相當感同身受,明白這個行業的辛苦。
跟隨她前來的15歲孫子王耀慶說,聽了小販們的故事後,自己以後也想做小販,平時對烹飪有興趣,想開杯子蛋糕店。
新加坡全國商聯總會主席楊向明表示,本地很多小販平均年齡接近60多歲,因此鼓勵年輕一代認真考慮進入這個行業,把小販文化發揚光大。
他說,他發現更多年輕人對小販這個行業感興趣,但必須找到一個能讓老一輩小販和年輕人互相交流的平台,因為在傳承的過程中,師傅和徒弟之間要有默契。他希望更多年輕人能進入這一行,跟老一輩學習。

共有50名CAPITAL 958聽眾和《8視界新聞網》讀者參與第二場「新加坡小販美食談」。(圖:何婷婷)

共有50名CAPITAL 958聽眾和《8視界新聞網》讀者參與第二場「新加坡小販美食談」。(圖: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