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車的蟻粉,是不是發現到新加坡的油站售賣的食物越來越多樣化?
除了職總平價超市便利店所售賣的一系列產品,現在能在油站買到的食物包括泡泡茶、快餐、壽司、還有亞坤的咖椰土司、老曾記小吃,有些甚至成了取快遞的站點,似乎已經跟鄰國馬來西亞多種多樣的油站不遑多讓。
事實上,兩國的國情大不相同,像馬來西亞這樣國土廣闊的國家,油站也充當長途駕駛的休息站,除了添油,也能讓司機乘客吃點東西「充電」。
新加坡油站之所以提供更多樣化的零售選擇,則更像是大勢所趨。
油站數量隨燃油需求下降而減少
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新加坡的油站數量一直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是全球汽油需求減弱和電動車(EV)普及。
根據油站業者的資料,新加坡目前有184個油站,這比2003年222家油站的最高峰下降了17.1%。

具有近30年歷史的淡濱尼9道埃索油站在2023年9月關閉。(取自埃索臉書)
與此同時,也有跡象顯示汽油的需求下降。
陸路交通管理局數據顯示,一輛汽車在2023年的年均里程為1萬6300公里,比2003年的2萬零200公里少了19.3%。
車程越短,所需的燃油自然就越少。
此外,更節能的油電混動車和電動車日益受歡迎也是另一原因。
截至2023年底,本地共有7萬9256輛油電混動車和1萬1941輛電動車,占2023年汽車總數的14%。2013年,這一比例僅為汽車總數的0.8%。
電動車的數量也在迅速增長。單在今年前7個月,電動車的數量激增60%,達到1萬9098輛。在這期間,電動車占新車註冊量的32.1%。
汽車行業顧問史貴能(音譯)預計,隨著充電時間縮短和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提高,電動汽車的採用率將會增加。
「汽油的需求無疑會下降,具體程度將取決於電動汽車的採用率。那我們日後還需要同樣的加油站網絡嗎?所有跡象都表明,未來汽油公司的零售足跡將縮小。」
讓油站雪上加霜的是,新加坡目前雖然有大約1萬3800個充電樁,它們大多數卻都不是設在油站。
本地油站如何順應局勢?
油站減少的現象並非新加坡獨有,管理諮詢公司Sia Partners在2021年的一份報告中預測,到2050年,歐洲的加油站數量將減少43%。
其中原因同樣是車輛平均燃料消耗量將減少,燃油車比例下降,以及汽車行駛距離的持續減少。
另一項發表於2019年的報告指出,倘若經商模式維持不變,全球至少四分之一的加油站將面臨停業的風險,在最糟的情況下,多達八成的加油站可能會關閉。
本地油站大多通過「開源」因應變局。
殼牌在2017年結束了與連鎖便利店7-11長達11年的合作關係後,將一系列食品和飲料連鎖店引入旗下的加油站,包括亞坤、老曾記、一芳台灣水果茶、泡泡茶No.17 Tea、椰子冰沙CocoCane、Boost果汁、麥當勞、Sarpino比薩、亞洲甜點Markozar等等。

殼牌位於兀蘭的油站設有老曾記小吃店。(老曾記臉書)
殼牌發言人告訴《海峽時報》,該公司將會在其加油站推出自己的殼牌咖啡館,提供咖啡師風格的精心製作的咖啡和食物。
埃索(Esso)加油站的便利店則由平價(FairPrice)集團經營。該集團發言人告訴《海峽時報》,十分之三的顧客光顧超市是為了購買必需品,不是為汽車添油。
今年3月,位於大巴窯2巷的埃索油站還在其FairPrice Express便利店開設了第一個Maki-San外賣壽司櫃檯。

位於埃索油站的Maki-San壽司櫃檯。(谷歌地圖)
Maki-San的負責人Cydric Chung受訪時說,除了司機之外,住在附近的居民也會光顧。
房地產諮詢公司Cistri副總監Edwin Loo也指出,加油站的零售服務在有地住宅區會顯得更加重要。
對駕駛者來說,油站售賣老曾記、泡泡茶這些小吃和飲料,讓他們不必支付商場的停車費,就可以滿足食慾,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
紅螞蟻的先生網購時,不是選擇最靠近的油站自取快遞,而是會選擇有麥當勞的油站,添油和取快遞之餘,又可以買東西吃,可說「一石三鳥」。
新加坡油站今後將何去何從?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黎華德認為:
市場力量最終將決定新加坡加油站的發展方向。如果市場產能過剩,業者承租地段經營加油站的意願就會減弱。
至於這個現象是否也預示電動車時代的來臨,綜合網民和部分駕車人士的看法,目前把汽車換成電動車的推動力還不夠,因為電動車價格還是太高,即使將可能省下的添油費計算在內,購買燃油汽車還是比較便宜。
油站雖然已經必須為了生存而轉型,但現階段談新加坡正走入電動車時代可能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