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起,政府將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多商機:簡化招標流程,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2024年03月01日   •   3762次閱讀

導讀:

◎ 從2025財年開始,新加坡政府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進行與氣候相關的披露,兩年後擴大到大型非上市公司;

◎ 從今年4月起推出招標精簡版,減少合同條件,降低保證金和違約金要求,讓中小企業更容易參與政府採購;

◎ 政府提供各種支持措施,幫助企業建立可持續發展報告和保證能力,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風險和機遇。

新加坡交通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徐康達周三(2月28日)表示,從2025財年(FY)開始,新加坡的所有公司分階段都必須進行與氣候相關的披露,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並從今年4月份起推出簡化招標流程,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多商機。

圖源:CNA

01 企業分階段進行可持續發展的披露 提高氣候透明度

新加坡政府認識到,氣候變化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日益嚴重,因此要求企業提高其氣候透明度,向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披露其氣候相關的信息,包括排放量、風險、機會和戰略。

根據新規定,從2025財年開始,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須按照與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委員會(IIRC)一致的當地報告標準,進行與氣候相關的披露。這些標準涵蓋了氣候相關的治理、戰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等方面。

從2027財年開始,這一要求也將適用於大型非上市公司,即年收入至少為10億新元,總資產至少為5億新元的公司。這些公司占新加坡非上市公司的約5%,但占非上市公司排放量的約80%。

上市公司和大型非上市公司也將被要求就其範圍1和範圍2排放獲得外部有限保證或獨立驗證。

範圍1涵蓋公司的直接排放,例如製造設施或公司車輛;而範圍2涵蓋購買電力產生的間接排放,這將在強制報告要求生效後的兩年內生效。

對於範圍3排放,即公司價值鏈上下游實體的間接排放,政府將採取分階段的方法,以考慮到公司的準備情況。

因此,從2026財年開始,只有上市公司才需要披露其範圍3排放,非上市公司則在2029財年之前不會被要求這樣做。

政府在決定分階段引入強制性氣候信息披露之前,已經仔細考慮了公眾的反饋,政府也注意到,其他司法管轄區,如歐盟和紐西蘭,也對上市和非上市公司提出了類似的要求。因此,這一舉措將有助於新加坡企業與國際標準保持一致,提高其競爭力和聲譽。

一些公司可能已經使用其他國際公認的標準和框架開始進行可持續發展報告,這些公司將獲得三年的過渡期,在此期間,它們將不受新要求的約束。政府將在這段時間內,為這些公司提供指導和支持,幫助他們順利過渡到新的報告標準。

02 簡化招標流程,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多商機

為了簡化政府採購流程,降低中小企業參與政府招標的門檻和風險,政府將從4月起推出招標精簡版(Tender Lite),這是一項條件更少、更簡單的政府招標新類別。

招標精簡版將涵蓋合同價值高達100萬新元的一般商品和服務的招標,這些招標將在GeBIZ網站上發布,供應商可以在那裡與所有政府機構進行交易。

在這個新類別下,財政部將把合同條件的數量削減約20%,此外,政府將「與企業分擔風險,同時保持公共問責制」,這將通過取消新的招標精簡版下默認的保證金和違約金的要求來實現。

這將降低企業的成本和他們在參與招標精簡版招標時所承擔的風險,政府也將通過其他方式,如提供更多的培訓和指導,幫助中小企業提高其投標能力和質量。

通過招標精簡版,約90%的政府合約將受到更簡單的採購條件約束,這將使中小企業受益,這也將有助於政府更有效地採購所需的商品和服務,實現物有所值。

新加坡政府通過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和招標精簡版,展示了其對氣候變化的重視,以及對中小企業的支持。這些措施將有助於提高企業的透明度和競爭力,增加政府採購的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