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新加坡政府提高了兩類就業准證(SP和EP)的申請門檻。
新加坡就業准證門檻,將由原本的5,000新元調高至5,600新元。對於金融服務領域,薪水要求更是從5,500新元提高到6,200新元。此外,政府還計劃降低各行業外籍員工的比例,海事造船業的外籍准證配額將從77.8%降至75%。
這些政策調整意味著,想要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人士需要擁有更高的學歷和技能水平,同時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該政策從2025年1月實施,更新准證者將從2026年1月開始實施。

新加坡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3月4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人力部開支預算時表示,從2025年1月1日起,外籍人士獲得新加坡就業許可證的最低月薪要求從5,000新元上調至5,600新元;金融服務領域的申請者月薪要求則從5,500新元上調至6,200新元。
目前持有就業許可證的外籍專才如需更新許可證,由2026年起也需符合上調後的月薪要求。
此外,申請者的年齡越大,收入門檻越高。例如40多歲的就業許可證申請者的月薪門檻將為10,700新元,若為金融服務業申請者,則門檻為11,800新元。
對於已經在新加坡工作的SP和EP准證持有者來說,他們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新加坡政府不僅提高了准證門檻,還延長了申請永久居民(PR)的時間線。

從2024年年初開始,新加坡開始實施「永久居民之旅」試驗計劃,要求申請者在完成一系列課程後才能獲得PR身份。這意味著,想要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的外籍人士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儘管政策收緊,但新加坡仍然歡迎有才華的外籍人士前來工作和生活。專業人士指出,只要個人履歷出彩,具備相關技能和經驗,仍然有很大的機會獲得SP、EP或PR身份。同時,政府也鼓勵企業提高員工素質和技能水平,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勞動市場需求。
長期以來,作為東南亞金融中心,新加坡一直是外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的熱門地點,而外國勞動力一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當地居民擔心就業機會的競爭。
截至2023年6月,新加坡的外國勞動力總數約為150萬,其中有19.73萬名持有就業准證的外國人,而新加坡的總人口數還不到600萬。
自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新加坡雇用外籍人士的薪資門檻已經三度提高,上次調整於2023年9月生效,從4,500新元提高到5,000新元。
外籍申請者須在月薪、學歷、企業員工多元化及支持聘用本地人等的數項評估中,取得至少40分,才能申請新就業准證。
如今短短半年,再次官宣提高門檻。本次上調將於2025年1月才開始執行,所以今年如果還需要辦理新加坡EP的人員要抓緊速度辦理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新加坡政府還會再度提高就業准證的門檻。
申請要求:
本科及以上可認證學歷;
25-55周歲;
有一定的公司運營相關經驗;
非金融行業至少5,000新幣月薪,金融行業至少5,500新幣月薪。
項目優勢:
審理周期短,快速拿EP身份;
門檻低,無語言要求;
一人申請,全家受益;
無排期,無名額限制;
轉永居和入籍法案條款清晰;
獲批後再投資,資金準備時間充裕。
EP申請「曲線救國」方案
申請者想要能成功拿到EP,除了滿足薪資標準的基礎上(新政2025年1月生效),通過四個評分項目,以及兩項額外加分。
根據(COMPASS計分制)的四個評分項目來看,申請者如果畢業來自世界頂級學府或新加坡的自治大學,在互補專才評估框架的「學歷」項目中可以獲得最高的20分。
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新加坡社科大學等本地公立大學都屬於加分範圍。
但對於不少同學而言,新加坡本地公立大學申請難度較大,通常都會要求高考分數超過一本線60-100分。
另一條曲線救國之路,而且是被很多往屆學生成功實踐的路線是:先入讀新加坡私立高校本科,在拿到本科文憑後,再申請新加坡公立大學碩士,這樣就滿足加分條件了。
而且新加坡非政府大學本科畢業生們,明顯會更容易申請新加坡公立大學碩士。
這是因為在碩士申請時,學校排名是考量的關鍵因素。而新加坡的私立高校採取的是合作大學模式,與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知名大學合作,合作大學的全球排名均位於世界大學排名前列,在申請時會更有優勢。
例如:新加坡管理學院合作大學之一—英國伯明罕大學,在QS2024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第84名,可對標浙江大學、復旦大學。
Kaplan高等教育學院合作大學之一—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在QS2024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第171名,可對標南京大學、武漢大學。
因此,對於以後想留在新加坡且成績徘徊在本科線附近的同學,可以通過入讀新加坡私立高校,後續申請本地公立大學碩士的途徑「曲線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