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都教過我們,上廁所後要洗手。無論是大號,還是小號,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清水洗手,並跟足洗手的8個步驟,至少搓手20秒。

(衛生部)
不論是世界衛生組織(WHO),還是我國衛生部,都有關於上廁所後要用肥皂洗手的指引。
按理說,我們剛經歷了一場冠病疫情,大家應該更注重個人衛生才對。
不過《新報》的一名男記者,近日到全島的10個商場的男廁做了一個突擊檢查後發現:
85名男士中,有49人上廁所後只用清水洗手,16人完全沒洗手,僅有20人會使用洗手液洗手。

各商場,男士如廁後的洗手情況。(新報)
如果換成百分比,57.6%的男士上廁所後只用清水洗手,18.8%的完全沒洗手,僅有23.5%會使用洗手液洗手。
紅螞蟻在螞蟻窩裡也做了一個相同的民調,調查結果如出一轍,66.6%的男士上廁所後只用清水洗手。
幾乎可以說,僅用清水洗手是絕大部分新加坡男士上廁所後的「標準作業」,紅螞蟻的小夥伴堅稱,這僅是小解後的做法,大解後一定會用洗手液清洗的。
如此不衛生的洗手方法,看看他們怎麼解釋?
紅螞蟻的朋友坦言,小便不會碰到廁所內的任何設施,只是幾根手指碰到私處,因而他通常只會用清水沖洗那幾根手指頭。
「如果有觸碰到門把、按鈕,我一定會用洗手液洗手的。」
有潔癖的小夥伴竟然說:
「如果每次小便後都得用洗手液洗手,連我都覺得有點誇張,是覺得自己的下面有多髒?而且每次都用洗手液洗手,手很容易脫皮或皮膚變粗。」
這麼說,每次上廁所用洗手液洗手的人,雙手的皮膚都很粗糙?
他還說:「而且廁所不一定都會提供洗手液,有些沒有準時補充洗手液,想用都未必有。」
沒用洗手液洗手,促成這個壞習慣,能怪誰?連廁所清潔員都怪上了。

廁所外的洗手盆。(新明日報)
其實,男士們也知道這麼做不衛生,不是正確的洗手方式。
《新報》記者應該是冒著被打的風險,在裕廊東的JEM購物中心詢問了一名沒用洗手液洗手的男子為什麼不用洗手液。
儘管記者親眼看到男子只是簡單地沖洗了雙手,男子還是強烈否認自己跳過洗手液這一步驟。
在313@Somerset購物中心,當記者上前詢問一名完全沒有洗手的男公眾,有關上廁所後不洗手的危險時,對方直接走開。記者觀察到,他之所以沒洗手,似乎是因為忙著看手機。
讓記者最令人震驚的是,在義順納福城,一名穿著海底撈員工制服的男子,從廁所隔間出來後,對著鏡子檢查了一下頭髮,完全沒有洗手,就大搖大擺地走出去了。
廁所畢竟是一個細菌特別多的地方,即便雙手沒碰到裡頭的任何設施,我們的手上原本就有不少細菌,多花幾十秒用洗手液洗洗手又何妨?
紅螞蟻雖然沒有潔癖,不過自從有了小孩及經過了冠病疫情後,擔心自己生病會傳染給家人,即便在廁所以洗手液洗手後,知道推門離開廁所時會觸碰到表面,還是會以防萬一使用免洗洗手液。
《新報》記者指出,這些觀察只針對男性,就不知道女廁是否有類似的趨勢?
紅螞蟻倒是沒有仔細觀察其他女生的洗手習慣,不過身邊的朋友如廁後都一定會使用洗手液洗手,只是大多沒遵守八個步驟來清洗雙手。
看來,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得重返幼兒園,學習上廁所後如何洗手這一課,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保護好自己,也保護好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