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歷史,地理,人文知識待你發現

一直以來,新加坡在政府治理,尤其是反腐打擊力度上,廣受其他國家的讚譽和學習。新加坡的清廉指數長期在世界範圍內均名列前茅,在亞洲更是首屈一指,無國可及。2018年,新加坡廉潔指數排在世界第三位,亞洲第一位。
透明、及時、查缺補漏,是新加坡反腐的三大特點:從職能部門,到相關立法,再到輿論宣傳,新加坡的反腐手段全方位覆蓋且公開;由定罪到懲處,整個過程不超過四年,治腐的效率性令人驚嘆;某一領域出現腐敗案件,全領域無死角排查整頓,堅決不留一絲一毫的不正之風。

在新加坡舉行的東南亞反腐負責人峰會。「新加坡經驗」成為了東南亞乃至全亞洲學習的典範
作為一個城市國家,為何新加坡如此重視貪污腐敗的治理?而治理成功的背後,又有什麼鮮為人知的故事?透過「新加坡經驗」,我們又能有什麼樣的啟發呢?
一、地區盛行,狀況堪憂
對腐敗的零容忍,源於曾經腐敗的過分泛濫。新加坡所處的東南亞地區,一直都是腐敗高發的重災區:無論是涉及巨額權錢交易的官僚腐敗,又或是日常政務處理的小貪小腐,都是該地區腐敗的重要表現形式。腐敗問題,已經成為了東南亞必須面對的一個困局。

除新加坡外,東南亞其他國家在清廉指數的表現上實在堪憂
以菲律賓為例,該國曾經在馬科斯總統時期,因實行高度的裙帶資本主義,使得國內民不聊生,一時間令世界為之震驚。何為裙帶資本主義?簡單來說,就是在一個經濟體中,政治或者商業上的成功,往往取決於相關企業、商界和政府人員之間的關係是否密切,而這種理念的重要表現形式便是任人唯親。
在馬科斯總統在任期間,他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牟取大量非法財產,人事安排上優先考慮自己的親信。除此之外,他還用殘忍的手段干預政治生態:1983年,其政敵阿基諾二世在馬尼拉機場被刺身亡,馬科斯被疑為幕後主使;三年之後,馬科斯更是在選舉之中公然舞弊,最後忍無可忍的民眾通過大規模抗議將其推翻。

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東南亞政壇貪腐的典型人物。直至今日,「馬科斯系」仍是菲律賓政壇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馬科斯的故事只是東南亞眾多腐敗案例的一個縮影。由於地處東南亞地區,新加坡過去也曾置身在這個腐敗的「大染缸」中,且惡劣程度完全不遜色於一些突出國家或地區。
早在獨立之前,當地的腐敗風氣便一發不可收拾。新加坡《海峽時報》曾就針對警察系統的歷史數據做過一項整合,發現在1845年至1921年期間,全新加坡被披露的警察腐敗案件就有近200件,其中大多為受賄案件。由此可見,貪腐之風在新加坡可謂是「歷史悠久」。

作為社會維穩的核心力量,警察隊伍建設始終占據新加坡反腐工作的最前線位置
新加坡剛剛擺脫殖民壓迫之時,國父李光耀就曾表現出了對國內大環境的強烈擔憂:「貪婪、腐敗、頹廢之風盛行」。
李光耀的點評可以說是直戳痛點。白人長期把守著職能機關的重要職務,買官以及賣官更是屢見不鮮,公開透明的行政機制如同虛設……漫長的殖民地時期讓這片土地的政治生態「病入膏肓」。長此以往,行賄成為了新加坡社會一塊必不可少的「敲門磚」,由政治逐漸蔓延向各個領域。

英國人在新加坡的統治。殖民給當地帶來現代化的同時,所遺留的弊病也同樣是難以刮除
此情此景,令當時的李光耀等新加坡高層領導者十分痛心。他們清楚地認識到,新加坡若想在危機四伏的馬六甲要塞站穩腳跟,一場雷厲風行的反腐鬥爭是必不可少的。治理腐敗,關係到政治、經濟的前途以及社會的風氣,這是一個國家千秋萬代長盛不衰的基石。
二、多管齊下,體系建成
20世紀60年代才實現當家作主的新加坡,可以說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局。政治上,馬來西亞以及印尼的雙重施壓,讓他們迫切地尋求國際社會的認可;經濟上,基礎設施的破敗、市場體制的不成熟,讓他們難以看見未來的希望。

建國之初的新加坡危機四伏,讓李光耀政府不得不使出「鐵腕」,以達到提高自身競爭力的目的
如此凋敝的境遇,倒逼著新加坡必須拿出臥薪嘗膽的改革魄力,尤其是在本就一塌糊塗的政治環境上。首先,是如何讓相關職能部門高效運轉起來。作為新加坡反腐的急先鋒,貪污調查局早在1952年便成立了。但實際上,在新加坡獨立之前,這個部門幾乎就是個擺設,沒有任何實質性的作用,這與英國人的暗中遏制不無關係。
這樣的「病態」當然不能再持續下去了。李光耀很快便將貪污調查局的權利和地位拔高:過去的貪污調查局上報案件需要層層審核,改革後的貪污調查局直接對總理負責。案件只要經總理點頭,便可立即進行調查。貪污調查局的這一改革讓治腐的效率大大提高。

新加坡貪污調查局,反貪及廉政建設的重要職能部門。不少貪腐大案便是從此走向公眾台前
職能部門建設起來了,李光耀趁熱打鐵又亮出第二把劍:律法。殖民地時期的新加坡,反腐相關法律幾乎為零,腐敗現象的滋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法律的約束。因此,相關法律體系的構築可以說是勢在必行。
新加坡第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預防腐敗法》於1960年頒布。該法著重於對受賄行為進行嚴格的界定、審查和判決,同時還涵蓋了公民的法律義務、責任以及相關程序。該法律所傳遞出來的信息不僅僅是針對政治領域,對一些商業貿易或是社會生活的秩序維護同樣適用。

新加坡反腐相關法律文書。法律出台後,政府及一些非政府組織在社會進行廣泛宣傳,對長期以來的社會風氣起到了很好的凈化作用
《預防腐敗法》的頒布,為反腐法律體系的建立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帶頭作用。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及反腐形勢的日趨變化,新加坡又相繼出台了《沒收貪污所得利益法》、《公務員懲戒條例》、《不明財務充公法令》等法律法規。這些法律針對性極強,對國家行政管理的人員規範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新加坡全社會今日的廉潔正氣,與這些法律的強大支撐不無關係。

新加坡國會大樓。該機構是新加坡的立法機構,反腐法案從這裡誕生
機構和立法,是新加坡反腐持續高效推進的兩把「利刃」。除了這兩項「硬核」,新加坡的反腐工作更難得的是從心出發,解決以公務員為代表的相關從業人員的後顧之憂,進而幫助他們從根源上剔除非法受賄的想法。
高薪養廉,提到新加坡的公務員,很多人腦海中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詞,而這也正是新加坡遏制腐敗觀念所採用的手段。舊時代的新加坡,公務員的收入非常低,不及社會中很多其他崗位的薪資。權利和報酬的不相匹配,讓很多公務員積怨頗深,於是「以權換錢」的腐敗案件時常發生。

部分國家領導人年薪排行,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位居榜首。總理的高年薪,是新加坡全體公務員高薪的一個縮影
為公務員改善待遇成為廉政建設一個亟待解決的著力點。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新加坡先後兩次大幅上調公務員的薪資。以當時的新加坡部分政府文員為例,他們每月的工資可突破30000美元,而同期美國聯邦政府文員的月薪只有7000餘美元,兩者之間相差數倍。

社會地位優越,工資薪酬豐厚,公務員隊伍吸引了很多剛剛步入社會的新加坡年輕人
新國度,新氣象。獨立之後的新加坡,面對滿目瘡痍的國內環境,尤其是政治環境,痛下決心實行了一系列「刮骨療毒」的措施,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反腐體系。在反腐的高壓態勢下,同步出現的經濟騰飛,對於這個國家來說,可以說是收穫與陣痛並存的一段成長曆程。
三、重拳出擊,不留餘地
在新加坡嚴打貪污腐敗現象的同時,國際國內環境的日益好轉,讓這個城市國家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契機。建國之初的新加坡抓住了西方產業轉移的機會,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時儘可能地發掘地理位置所賦予的港口優勢。
在積累了一定的資本以後,新加坡將發展目光投放到金融市場。通過市場和政府的雙重介入,新加坡逐漸建立起一個高度自由且開放的金融市場。在「經濟自由度指數」地區排行榜上,新加坡高居全球第二。

由新加坡政府完全控股的淡馬錫投資公司,在海外廣布投資項目獲益頗豐。新加坡創造的經濟奇蹟讓其成功躋身於「亞洲四小龍」之列
社會財富的瘋狂積累,讓腐敗的種子悄無聲息地生長起來。而在這利慾薰心的醜惡之下,是治腐重拳的頻繁出擊,讓任何一個腐敗分子都無處可躲。
前土地管理局技術和基礎設施副主任因欺詐和洗錢被判處22年監禁、國家公園局助理主任因向審計員說謊而被罰款5000美元、前外交部協議負責人因作弊罪被判處15個月監禁……就連貪污調查局助理主任盜用公款的「燈下黑」行為,也難逃被判刑的下場。即便是國家富起來了,法律的效力依然不容許任何挑戰清廉行政的現象出現。如若失足,必然逃不了嚴厲而及時的制裁。

即便是國企,行賄也難逃巨額罰單。政府全資控股的淡馬錫公司旗下的吉寶企業,因在海外長期行賄而被重罰4.22億美元
在以反腐法律體系為代表的嚴格律法約束下,大到洗錢行賄,小到說謊欺瞞,通通都逃不開一定程度的處罰。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毫無人情可言的「社會屏障」,無形地推動著整個新加坡,朝著更烏托邦式的世界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