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去年4月在監獄署和新加坡復員技訓企業管理局(SCORE)的工作研討會上致辭時說,採用科技意味著監獄官無須時刻親自看守囚犯,藉助科技「自我監督」並不影響整體保安。
監獄署前年9月已提升監獄個案管理系統,改善獄所的工作流程及信息管理的效率。升級後的系統可自動生成分析報表,減輕行政工作負擔。
媒體昨午在監獄署的安排下參觀樟宜女子監獄。帶領記者團的陳啟源獄署長(45歲,轉型發展計劃及科技處科技辦事處高級助理主任)透露,今年起,監獄署在樟宜監獄試用多三項新科技,以進一步邁向「無守衛監獄」(Prisons Without Guards)的願景。
目前在男子監獄試用的科技是代號「頭像」(Avatar)的人類行為偵測系統, 監獄官無須盯著監視熒幕,就可通過影像分析偵測牢房,如果囚犯打架鬧事會啟動警報,通知監獄官牢房出現異狀。
另外兩項在女子監獄試用的新科技,是自動確認囚犯人數係統,通過臉部識別技術,以「電眼刷臉」點名,確認牢房的囚犯人數。二是智能售賣機 (iLIDS),讓囚犯以無現金支付方式,用獄中打工賺來的薪水購買日用品。
「電眼刷臉」點名不必兩分鐘
陳啟源說,這三項試用中的新技術,已大大提高效率。
他舉自動確認囚犯人數係統為例說:「過去的做法是監獄官以四人一組,巡視一間間牢房,確認囚犯人數。每組監獄官負責點算約300人,整個過程約20分鐘。」
自動化系統的「電眼刷臉」點名,則耗時不到兩分鐘。
採訪過程中,監獄官通過廣播系統,指示囚犯注視牢房裡的電眼。不到兩分鐘後,監獄官通過廣播系統通知囚犯,可繼續進行手上的活動。
陳啟源說:「當科技可以代替人力完成繁瑣的工作,不只能夠舒緩人力短缺的壓力,也能讓監獄官們騰出時間,去做更複雜的工作。」
第二獄署長蔡曉萍(41歲)進一步說明,在女子監獄試用這兩項新技術期間,監獄官們有多一些時間同囚犯交流。
「這對協助囚犯們改造,是有很大幫助的。」
內政部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次長孫雪玲昨天也到現場走訪,她受訪時說:「監獄署實施無警衛監獄概念,並不是說我們的監獄沒有警衛,而是利用更好的新科技來進行囚犯改造,增加他們與社會和家庭的聯繫,讓他們在適當時候可以更容易地重返社會。」
使用「電眼刷臉」點名、通過影像偵測到囚犯之間發生肢體衝突時啟動警報,新加坡監獄署採用新科技輔助工作,邁向「無守衛監獄」的願景,讓監獄官能騰出更多時間,協助囚犯改造和重返社會。
Posted in:中國報 Chin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