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阻斷措施即將解除,新加坡衛生部在文告中指出,新加坡將謹慎地重開邊境,並採取必要的防範和保障措施。
新加坡將從6月2日起,逐步允許旅客在樟宜機場過境。航空公司必須向新加坡民航局呈交中轉路線,所有申請須通過飛行安全,公共衛生隱患,以及乘客和乘務員健康等方面的審核。新加坡民航局也將採取嚴格措施,確保過境旅客留在過境區的指定設施,與機場其他乘客沒有接觸。
實施這些措施的進度不會與政府放寬限制措施的「三階段」時間表掛鉤。「比如,新加坡正探討與幾個社區傳染風險相同或更低的國家試行『綠色通道』的安排,以便在安全、人數有限和做好保障措施的情況下進行必要的旅行。」
新加坡從6月2日起分三個階段逐步解除病毒阻斷措施,航空業作為重要經濟支柱,何時復工復業自然廣受關注。雖然酷航將在6月重啟四條航線的部分航班,民航局6月起逐步允許旅客在樟宜機場轉機,但航空業難以在第一和第二階段開始正常化,加上旅遊業至少在未來幾個月繼續停擺,對新加坡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打擊不可謂不大。

圖片來源:Facebook
酷航將恢復往返新加坡和古晉、怡保、檳城和廣州的部分航班。由於馬來西亞和中國仍實施入境者須隔離14天的措施,因此預計只有迫不得已的公務旅客才會搭機出國。
在國際航空業和各國尚未就國際旅行達成公共衛生安排之前,一般的旅遊行程更是遙遙無期。
從6月7日起,酷航每周將有一趟往返新加坡和廣州的航班。以下是酷航5月至6月的全球航班:

新冠肺炎暴發以來,國際航空業深受打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估計,客運量在2023年之前都不會反彈到危機前的水平。不少航空公司破產或陷入破產邊緣,包括維珍澳大利亞、哥倫比亞航空和模里西斯航空,泰國航空將尋求法庭保護進行債務重組,馬來西亞航空面臨破產風險,英國廉航弗萊比航空已倒閉。中東最大航空公司阿聯航空宣布將裁員三成,飛機引擎製造商勞斯萊斯基於飛機製造需求下跌而將裁員17%。
新加坡航空公司和樟宜機場也無法倖免於冠病打擊。新航3月時已取消96%的航班,而且將至少持續到6月底。新航最近公布業績,出現了成立以來的首次全年凈虧損,新冠疫情是它面臨的最嚴峻挑戰。樟宜機場的抵境班次減少了九成,已有兩個搭客大廈暫時關閉停用。
新航與樟宜機場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樟宜機場的發展與增長有賴國際旅客,與新航休戚與共。
一個良好的國際航空樞紐,必須有強大的航空公司或非常有吸引力的城市作為支撐,樟宜機場、新航和新加坡正好組成了這樣的方程式。這三方須不斷維持世界級的運作,才能延續「新加坡航空業故事」。航空業是新加坡的重要經濟支柱,樟宜航空樞紐和周邊領域對經濟的貢獻超過5%,涉及約19萬2000人的飯碗。
航空業也為新加坡帶來數以千萬人次計的旅客,去年的旅遊總收益達271億元。此外,新加坡是亞洲的宇航業中心,宇航業總產值超過80億元,當中八成屬於維護、修理和翻修(MRO),國際航空業需求下跌,勢必衝擊MRO和飛機製造產業。
新加坡無論如何必須保住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所以支持「戰略資產」新航和樟宜機場至關重要。國際航空旅行的復甦,取決於各國對邊界管控和旅行限制的放寬進程。在這方面,新加坡的疫情控制和航空防疫措施必須走在其他國家前頭,才能在短期內恢復外國人前來作必要公務旅行的信心。國際航空業復航之前,各國和航空業者必須協調,以精細校準的方式制定相關計劃,包括從登機到抵達目的地的健康檢查、行李消毒、機上公共衛生、機場運作、檢疫工作等。

眼下這種無法跨境相往來的困局是不可持續的。除了設置綠色通道以外,搭飛機須通過基本健康檢測、全程戴口罩及護目罩、機上減少服務等,短期內很可能成為新標準;
廉航帶動的大眾化出行方式則可能消失一段日子。長期而言,如何取消入境須隔離14天的措施,將影響一般遊客的出行決定,這是國際旅遊業復甦的關鍵。不過,在更有效檢測、藥物和疫苗面市之前,隔離或出行前拭子檢測可能在所難免。
在新冠疫情面前,航空業復航不可能做到零風險,最終會是病毒傳播與承受力的平衡。要讓國際旅客恢覆信心搭機出國,就必須確保社區疫情受控。各國必須做到疫情公開透明,才能有信心互相開放邊境,恢復國際航空旅行。
隨著疫情逐漸被控制,各國陸續放寬「封城令」與「限聚令」,相信有不少人希望可以儘快出國旅遊。在乘坐飛機時還須注意衛生問題。
在推出實際方式改善飛機環境和有疫苗前,大家乘坐飛機時仍需遵守不少指引,例如參考澳航剛公布以下的措施:
上機前
・鼓勵乘客透過網上或程式預辦登機手續,並在機場自助託運行李
・在登機閘口提供酒精搓手液
・在候機室實施社交距離,加強消毒和更改餐飲服務
在機上
・加強機艙消毒,包括針對座位、安全帶、行李儲物櫃、通風系統及洗手間等高危位置
・向乘客提供消毒紙巾,為扶手、托盤和安全帶清潔
・簡化餐飲服務,將機組人員及乘客的接觸減至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