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新加坡新增確診884例,累計24671例。
新增人員當中,3人為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衛生部將在今晚公布其他詳情。
5月11日疫情回顧
讓我們先來回顧下昨天的疫情。
5月11日,新加坡新增確診486例,累計23787例。19448人進方艙或轉隔離設施。在院有1069人,另有24人在加護病房;昨日504人病癒出院,創單日新高,累計出院3225人。病逝21人。

衛生部解釋,當天新增病例較少,一個原因是,有家實驗室調試檢測儀處理的檢測樣本少,所以確診結果也跟著減少。
前天(5月10日),衛生部發布文告,通報在對這些實驗室進行定期評估的檢查時,發現其中一家實驗室由於試劑盒出問題,不久前把33人誤診為陽性,另有2人檢測結果模稜兩可但判為陽性。後經複查,此35例皆為陰性。
該實驗室已停止所有檢測並著手調試、校準設備。由於這個原因,5月11日當局檢測樣本比平常的送檢樣本少。
檢測結果的準確度十分重要。如果誤診為陰性,會導致需要隔離的確診病人外流到社會上,造成病毒傳播的風險;如果誤診為陽性,則導致健康的人被安排到統一的社區護理設施,與無症狀確診病人在一起,對誤診個人造成極其巨大的感染風險。
昨天1人病逝,為68歲本地男子(第1305例),4月5日確診,有高血壓和高血脂病史,確診後入住國大醫院,5月11日病逝。
鄰國疫情
在鄰國,印尼新增確診14265例,菲律賓為11086例,馬來西亞為6726例,泰國為3015例。

3個新感染群
5月11日,新加坡追查到3個新感染群,都在工業區和建築工地:
1. 位於大士南1道(Tuas South Avenue 1)69R號的Tuas South Apartment:之前確診的5起證實相互關聯,形成本感染群
2. 位於聖諾哥通道(Senoko Drive)47號:最新確診1起證實與之前的25起相互關聯,形成本感染群,一共26起
3. 兀蘭路(Woodlands Road)566號:之前確診的5起證實相互關聯,形成本感染群

過去一周(5月4日至10日),衛生部成功追溯223起原本未能確認感染源的病例。

(設在萬里山軍營的「密切接觸者」追查中心。圖源:新加坡國防部)
客工宿舍病例
住在大型集體宿舍和工廠改建宿舍的客工(WP)確診昨日增481例。

社區病例
至於社區感染,在昨天新增的5個病例中,2人是公民/永久居民/非WP外籍人員。一個是在雙溪加株環道53號工作的52歲新加坡籍男子,另一個是通過血清檢測抗體確診染病的41歲女性永久居民;另有3人是不住集體宿舍的客工(WP)。

衛生部表示,過去一周,非宿舍WP日均新增8例,比再前一周的日均9例有所減緩。

公民、永久居民、非WP日均新增亦有減緩,也是從再前一周的日均9例降至過去一周的日均8例。 根據衛生部信息,昨日新增病例中,97%與已知感染群有關,當局仍在追查其餘病例的病源。
政府對客工的檢測重點從有症狀轉移到無症狀,專家預計每日新增800病例的情況會維持到本月底,屆時新加坡累計病例或達40000人。新加坡怎麼辦?
患者都需要住進醫院嗎
針對洶湧而來的傳染病患者,現有的醫院不可能完全接納,也沒有必要把所有的確診患者安排住院。
因為一部分確診患者是無症狀,會自動痊癒。
輕症患者也是在恰當的醫療監管條件下,避免發展成重症,等候痊癒。
這些人不必占用寶貴的醫院床位資源,但是應該集中管理,一是得到恰當的和及時的醫療救助,二是切斷傳染的路徑。
所以,新冠患者的治療管理,最大的重點在於,不要壓垮當前的醫院接納能力。
用方艙醫院,或新加坡稱為「社區康復設施」的方式來收治新冠輕症或無症狀患者,控制傳染,等候康復。
新加坡只要社區康復設施的收治能力超過當前患病能力,說明情況在可控當中。
新加坡火速增建社區康復施
新加坡眼統計了一下,根據公開資料,新加坡的社區康復設施到五月底一共可容納33900病患。到六月底容納能力病患增為43900。
所以,就算新加坡月底按照比較悲觀的算法,總計患者到4萬,除掉這三四個月已經康復的患者數量,全國33900床位的社區康復設施,足夠接受新加坡醫院之外的所有確診患者。
新加坡博覽中心、樟宜會展中心和D'Resort度假村是第一批社區康復設施,已經有一萬床位。當局計劃擴大現有的社區康復設施,打算在6月底增加至兩萬床位。
已設立的社區康復設施還包括:丹戎巴葛碼頭和新加坡武裝部隊的六個軍營(Amoy Quee, Bedok, Jurong, Guillemard, Lim Chu Kang and Tanjong Gul)。

(設在軍營中的社區康復設施。圖源:新加坡國防部)
丹戎巴葛碼頭臨時搭建的社區康復設施已準備就緒,預計可容納多達1萬5000名病患。新加坡武裝部隊的六個軍營則可容納5300病患。
昨天,新加坡賽馬公會發出文告,說正配合政府工作,將把馬場的多層停車場、B停車場及新加坡賽馬公會騎馬中心的有蓋騎馬場改建為社區康復設施。這些區域目前已限制公眾進入。

馬場設施改建工程本月底完成之後,可容納3600名康復中的客工。
客工在社區康復設施的情況

這些社區康復設施也為客工提供洗衣和曬衣站,讓客工可自洗衣物。有移動銷售商也會到這些設施銷售病人需要的東西,例如衣服,毛巾和飲料。

至於安全措施,每個社區康復設施中都設置了三個不同的區域(紅色,黃色和綠色),並且需要根據每個區域的要求對工作人員進行不同的裝備。

例如,病人大部分時間都會呆在紅色區域,因此所有在紅色區域的工作人員都必須戴上口罩,手套,防護服等。

在患者無法進入的綠色區域,工作人員只需要戴口罩即可。
所有社區康復設施都會設置基本醫療站,為身體感到不適的病患治療。

(以上圖源:新加坡武裝部隊)
最近四天,每日病癒出院人數有明顯增加,從兩周前的日均51.71人升到最近一周日均的252.57人。

目前,平均而言,每日出院人數仍遠低於新增確診。
希望出院人數能繼續維持或提高。每日出院人數與確診人數持平,才不對醫療和隔離資源造成新的壓力;每日出院人數多於確診人數,才能開始對醫療和隔離資源減負。
新加坡眼作了相應的統計:從3月1日以來,新加坡每日新增人數的匯總情況如上。相信最早得到本月底才會有所下降。

此消而彼長,社區康復設施(或方艙醫院)等床位保持應對的容納能力,相信新加坡可以度過這輪嚴峻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