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抗疫,值得學習。
新冠病毒猶如不定時炸藥在全球各地陸續爆炸! 威力十足!
國際社會被它攪的是一團亂麻。所有的人都打起了百倍精神,抗擊疫情不遺餘力!

要想打贏這場戰役,必須首先了解敵人的狀況。 那麼新冠肺炎發病有什麼特點?人們該如何進行防控? 新加坡又在新冠肺炎的醫治上有什麼經驗可供世界參考呢?
新加坡醫生關於新冠肺炎的新發現
新冠肺炎初期病毒含量最高
新加坡的醫生最新發現:新冠肺炎初期病毒量最高,傳染性或更強! 大家都知道,新冠病毒非常狡猾,很多病患在染病初期症狀都不明顯,只不過出現咳嗽和發燒等一些輕微症狀。

但實際上這個時候才是最危險的! 因為此時病毒量最高! 等到病毒進入肺部的時候,病症加強,其實病毒量已經顯著減少! 可見患者的病毒量與出現的症狀並不成正比!

因此專家建議:一旦身體發生變化,哪怕只是出現輕微狀況,也要戴口罩和看醫生,除此之外也不要亂跑,儘量留在家中,以免傳播病毒!
衛生部衛生科學長陳祝全教授指出,這與SARS情況相反,SARS是隨著病情加劇才產生更多病毒。而新冠病毒和流感都是初期病毒最多!
患病初期傳染性或最高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感到害怕! 因為新冠病毒太具有欺騙性了,如果是初期病毒最多的話,那是不是意味初期傳染性更高? 那麼人們會不會在無意中就成了病毒的播種機呢? 答案是:不一定!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表示,雖然可以這麼推斷,但從科研角度來說,仍需更多研究才能確定。她解釋,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的是病毒基因量,但無法分辨活病毒和死病毒,而只有活病毒才能繁衍並具傳染性。
然而就算是活病毒,研究人員也需要更多研究證明活病毒量與傳染性的關聯。一些專家認為這兩者不一定成正比。

這還需要有其它的一些條件,比如說傳播途徑,病毒量不高的病患若整天咳嗽,傳染性也可以很高!反而,病毒量高的患者不咳嗽,病毒也大致會保留在體內! 那麼為什麼病毒高的時候病症卻不明顯呢?這一點似乎有悖常識!

專家表示,症狀並非病毒直接導致,而是身體對抗病毒時所產生的反應,因此白血球用力對抗病毒時,就會出現更多症狀,病毒則逐漸減少。
無症狀患者不會造成社區感染
新冠肺炎極具有欺騙性,世界多國都出現了很多沒有任何病症的患者。
對此大家十分擔憂:這類人群是否會傳播病毒呢?

新加坡醫生則表示:無症狀患者不會造成社區感染! 專家表示,病毒主要通過咳嗽或打噴嚏時的飛沫傳播,若沒有症狀,病毒要怎麼傳播呢?除非是一家人共享食物或有頻密肢體接觸,要不然無症狀者不太可能在社區傳播病毒。

新加坡專家認為痊癒出院患者 不需要再度隔離14天
多起無病症的病例出現,說明病毒的欺騙性非常高!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痊癒出院的患者是不是需要再度隔離14天呢? 新加坡的專家明確表示:不需要!

新冠病毒在中日兩國都發生了出院患者再次核算檢測呈陽性的狀況!多地也採取了措施加強對出院患者的檢測和隔離。 但是新加坡方面卻一直表示:此舉沒必要!

因為所有的痊癒者在出院前都必須通過多項檢測!醫生會對病患的痰液、鼻腔或喉嚨採樣,進行嚴格的檢測,也會針對某些病患進行母乳或排泄物的檢測,並確保連續幾天的結果都呈陰性,再以此判斷他們是否能出院回家。

當然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新加坡相關部門也呼籲痊癒者在家休息,少出門,此外也會在必要時召回痊癒者做檢測。
新加坡式抗疫有科學撐腰
新加坡的新冠肺炎治癒率超高,受到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的多次讚譽!
人們在觀察新加坡的治療經驗的時候會發現這裡的很多做法都與大家的觀念背道而馳!
但是「叛逆」的新加坡為什麼屢見成效呢?

因為一切都來自於科學!
就拿病毒量與病症的關係來說,新加坡的醫療團隊做了大量的實驗進行觀察。這項觀察源自本地針對冠病病患展開的研究,當局在本地疫情暴發後,馬上招募病患,至今已有超過60人參與。

不僅如此,新加坡在試驗的各個階段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比如說有關研究展開前,一般得先進行道德評估等,而新加坡自2012年就針對傳染病研究設立了一套協定,可事先獲取相關批准。
這樣的話,一旦有情況,就能夠保證科研人員第一時間拿到樣本進行研究!

科學防疫,科學診斷,科學治療!新加坡在抗擊新冠肺炎上的經驗值得世界學習,而現在也已經到了疫情的關鍵時期,眾志成城,時刻警惕不放鬆,我們一定能夠贏得這場戰役的最後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