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馬錫投資資產整體的價值到2017年度增加了約1600多億元,2017年度的投資收益率達到12%。對於高收益率的實現,出售部分中國工行的股票也做出了貢獻。
對於淡馬錫在中國市場減持工行、增持騰訊的戰略變化,該公司全球投資組合戰略與風險組聯席總裁、中國區總裁吳亦兵在7月15日經濟觀察報的專訪中表示,淡馬錫投資中國的兩大主題在於科技創新和消費升級。
吳亦兵稱,騰訊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淡馬錫在整個行業的投資非常多。再者,這兩個主題交融之下,比如非銀金融服務、保險、金融科技、電子商務等也是淡馬錫投資中國的方向。
淡馬錫在2018財年在中國的投資包括騰訊、螞蟻金服、美的集團、藥明康德、明碼生物科技等。

而對於減持工行,吳亦兵稱「不代表任何特別意義,是投資組合不斷調整的結果」,事實上,淡馬錫仍然是建行和工行最大的外資股東,銀行業仍是其在中國投資最大的行業。
在一系列投資與減持的操作中,淡馬錫投資中國的軌跡也逐漸明晰,追逐中國經濟轉型的步伐,淡馬錫投資比重亦從傳統行業向新經濟逐漸轉移,這個過程中,淡馬錫亦在尋找引爆中國經濟增長的下一個「網際網路行業」。
談到未來的投資策略時,淡馬錫中國區執行總經理吳海表示,中國的中等收入階層已經增長到一定規模,在消費升級牽引下,中國市場未來將產生出更多的投資機會。
分享中國經濟增長蛋糕的渠道不僅限於直接投資。淡馬錫長期出資的新加坡企業的中國相關資產也被歸入對華投資。
因此,新加坡國內企業的全球化越是加速,資產中的海外資產比例越會提高。例如,淡馬錫控股4成的新加坡凱德集團(Capitaland)在重慶正在開發總額達到49億新元的大型綜合設施。
「往昔已去,無法改變;今朝時光,轉瞬即逝;唯有明天,可隨心塑造。」
淡馬錫年報的扉頁,赫然寫著這樣一段話。

那麼,淡馬錫是如何投資明天呢?
「我們幾年前就在找下一個網際網路領域是什麼」,吳亦兵稱,「我們比較確定的是三個,都是萬億級的市場。第一,人工智慧,實際上它就是下一代的網際網路,會帶來B2B的大爆發。第二,電動汽車,這可能是爆發最快但也是產品最單一的。第三,跑道最長、潛在需求最大的是生命科技。」
「醫療是剛需,延長壽命是每個人到最後花最多錢的事情,只不過是現在還沒有到這個時間點而已,總體人口還相對比較年輕,需要等到供給端和需求端相契合。」
2018財年淡馬錫投資的中國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藥明康德,及其子公司明碼生物科技,主營業務便是基因測序等。

吳亦兵認為,從中長期而言,生命科學會成為引爆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就像當年的網際網路一樣。
淡馬錫之所以看好中國生命科學行業,也在於中國在前沿領域的創新三要素——資本、市場和人才都已經具備。
中國是最大的PE市場,資金不斷流入中國;中國十三億人口,很多疾病的治療率卻不容樂觀,因此醫療領域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生物醫療留學人才已經積攢了很多原始技術。
事實上,生物藥的崛起也為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在國際競爭中提供了一個「彎道超車」的新機遇。

吳亦兵表示,原來的化學藥最大的特點是需要有很大的分子庫,並且研發過程漫長。而生物藥更多是單個設計的,基於生物學就能夠很好地把它變成臨床的藥物,中間的橋樑就是類似藥明康德這樣的CRO企業。
「中國彎道超車的速度是極快的。」吳亦兵稱。
新加坡通過貿易和投資分享中國的增長蛋糕,其積極行動與鄰國馬來西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馬來西亞的主權基金國庫控股(Khazanah Nasional Berhad)對中國的投資比例最近僅為7.6%,55.5%是對馬來西亞國內的投資。至於馬來西亞的另一家主權基金國民投資機構(PNB),依然是馬來西亞國內的投資占97.8%。

當被問及,淡馬錫如何看待自己投資的中國網際網路獨角獸比如小米和美團紛紛成功上市時,表現優異時,吳亦兵表示,淡馬錫從不急著讓自己投資的公司上市,淡馬錫有的是耐心。
這恐怕也是,淡馬錫真正能創造投資神話的重要原因。
他表示,上市是公司自己的一個選擇,就具體上市時間點可能有很多傳言,但這些都是基於公司具體策略而定的。作為一個投資者,我們可以有信心地說,淡馬錫是最有耐心的投資者。
淡馬錫對被投公司從來沒有上市壓力。被投企業早點上市,我們當然歡迎,但我們沒有退出的壓力。這背後是因為淡馬錫是長期的資本,自己管著自己的錢,意味著淡馬錫可以真正地長期地將錢投在企業裡面,沒有五年七年必須退出的要求。

赴港上市潮的背後,就全球層面來看,大家都在做宏觀周期的判斷,在全球經濟到了擴張的末期之後,判斷IPO的窗口現在還能開多久,如果關掉的話又會關多久。一般人在窗口期打開的時候都會過於樂觀,但關閉期又過於悲觀。
但在這個事情上,淡馬錫作為長期投資者比較淡定,上市的窗口期就算關閉也不會超過三年,而這個周期一般是18個月,這些都是淡馬錫可以接受的情況。
可以看出,淡馬錫是真正非常長線的投資人,所以企業在估值上有一些壓力的話,其實對淡馬錫來說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因為淡馬錫希望而且喜歡做的是逆周期的。

資本市場給出的企業短期估值,對淡馬錫的投資決策和未來角色並沒有很大的影響。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今後一段時間企業估值壓力大的話,對淡馬錫來說有可能是投資機會。
只投資而不投機,這樣的投資理念對一向熱衷於追求「風口」的中國資本界來說,也是一股健康的血液。
所以對於淡馬錫和中國的發展來說,是雙贏的。
資料來源:
1. 新華網:淡馬錫:在華投資組合總額已達約4030億元人民幣
2. Sharetisfy:投資神話:淡馬錫的中國故事
3. 第一財經:淡馬錫投資中國科技企業的邏輯
4. 觀察者:新加坡巧用淡馬錫分享中國發展,馬來就不懂
5. 澎湃:淡馬錫中國區總裁吳亦兵:未來五年在中國重點關注六大行業
6. 早報:淡馬錫加註投資 中國有望成最大市場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