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马锡投资资产整体的价值到2017年度增加了约1600多亿元,2017年度的投资收益率达到12%。对于高收益率的实现,出售部分中国工行的股票也做出了贡献。
对于淡马锡在中国市场减持工行、增持腾讯的战略变化,该公司全球投资组合战略与风险组联席总裁、中国区总裁吴亦兵在7月15日经济观察报的专访中表示,淡马锡投资中国的两大主题在于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
吴亦兵称,腾讯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淡马锡在整个行业的投资非常多。再者,这两个主题交融之下,比如非银金融服务、保险、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等也是淡马锡投资中国的方向。
淡马锡在2018财年在中国的投资包括腾讯、蚂蚁金服、美的集团、药明康德、明码生物科技等。

而对于减持工行,吴亦兵称“不代表任何特别意义,是投资组合不断调整的结果”,事实上,淡马锡仍然是建行和工行最大的外资股东,银行业仍是其在中国投资最大的行业。
在一系列投资与减持的操作中,淡马锡投资中国的轨迹也逐渐明晰,追逐中国经济转型的步伐,淡马锡投资比重亦从传统行业向新经济逐渐转移,这个过程中,淡马锡亦在寻找引爆中国经济增长的下一个“互联网行业”。
谈到未来的投资策略时,淡马锡中国区执行总经理吴海表示,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已经增长到一定规模,在消费升级牵引下,中国市场未来将产生出更多的投资机会。
分享中国经济增长蛋糕的渠道不仅限于直接投资。淡马锡长期出资的新加坡企业的中国相关资产也被归入对华投资。
因此,新加坡国内企业的全球化越是加速,资产中的海外资产比例越会提高。例如,淡马锡控股4成的新加坡凯德集团(Capitaland)在重庆正在开发总额达到49亿新元的大型综合设施。
“往昔已去,无法改变;今朝时光,转瞬即逝;唯有明天,可随心塑造。”
淡马锡年报的扉页,赫然写着这样一段话。

那么,淡马锡是如何投资明天呢?
“我们几年前就在找下一个互联网领域是什么”,吴亦兵称,“我们比较确定的是三个,都是万亿级的市场。第一,人工智能,实际上它就是下一代的互联网,会带来B2B的大爆发。第二,电动汽车,这可能是爆发最快但也是产品最单一的。第三,跑道最长、潜在需求最大的是生命科技。”
“医疗是刚需,延长寿命是每个人到最后花最多钱的事情,只不过是现在还没有到这个时间点而已,总体人口还相对比较年轻,需要等到供给端和需求端相契合。”
2018财年淡马锡投资的中国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药明康德,及其子公司明码生物科技,主营业务便是基因测序等。

吴亦兵认为,从中长期而言,生命科学会成为引爆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就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
淡马锡之所以看好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也在于中国在前沿领域的创新三要素——资本、市场和人才都已经具备。
中国是最大的PE市场,资金不断流入中国;中国十三亿人口,很多疾病的治疗率却不容乐观,因此医疗领域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生物医疗留学人才已经积攒了很多原始技术。
事实上,生物药的崛起也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新机遇。

吴亦兵表示,原来的化学药最大的特点是需要有很大的分子库,并且研发过程漫长。而生物药更多是单个设计的,基于生物学就能够很好地把它变成临床的药物,中间的桥梁就是类似药明康德这样的CRO企业。
“中国弯道超车的速度是极快的。”吴亦兵称。
新加坡通过贸易和投资分享中国的增长蛋糕,其积极行动与邻国马来西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马来西亚的主权基金国库控股(Khazanah Nasional Berhad)对中国的投资比例最近仅为7.6%,55.5%是对马来西亚国内的投资。至于马来西亚的另一家主权基金国民投资机构(PNB),依然是马来西亚国内的投资占97.8%。

当被问及,淡马锡如何看待自己投资的中国互联网独角兽比如小米和美团纷纷成功上市时,表现优异时,吴亦兵表示,淡马锡从不急着让自己投资的公司上市,淡马锡有的是耐心。
这恐怕也是,淡马锡真正能创造投资神话的重要原因。
他表示,上市是公司自己的一个选择,就具体上市时间点可能有很多传言,但这些都是基于公司具体策略而定的。作为一个投资者,我们可以有信心地说,淡马锡是最有耐心的投资者。
淡马锡对被投公司从来没有上市压力。被投企业早点上市,我们当然欢迎,但我们没有退出的压力。这背后是因为淡马锡是长期的资本,自己管着自己的钱,意味着淡马锡可以真正地长期地将钱投在企业里面,没有五年七年必须退出的要求。

赴港上市潮的背后,就全球层面来看,大家都在做宏观周期的判断,在全球经济到了扩张的末期之后,判断IPO的窗口现在还能开多久,如果关掉的话又会关多久。一般人在窗口期打开的时候都会过于乐观,但关闭期又过于悲观。
但在这个事情上,淡马锡作为长期投资者比较淡定,上市的窗口期就算关闭也不会超过三年,而这个周期一般是18个月,这些都是淡马锡可以接受的情况。
可以看出,淡马锡是真正非常长线的投资人,所以企业在估值上有一些压力的话,其实对淡马锡来说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因为淡马锡希望而且喜欢做的是逆周期的。

资本市场给出的企业短期估值,对淡马锡的投资决策和未来角色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今后一段时间企业估值压力大的话,对淡马锡来说有可能是投资机会。
只投资而不投机,这样的投资理念对一向热衷于追求“风口”的中国资本界来说,也是一股健康的血液。
所以对于淡马锡和中国的发展来说,是双赢的。
资料来源:
1. 新华网:淡马锡:在华投资组合总额已达约4030亿元人民币
2. Sharetisfy:投资神话:淡马锡的中国故事
3. 第一财经:淡马锡投资中国科技企业的逻辑
4. 观察者:新加坡巧用淡马锡分享中国发展,马来就不懂
5. 澎湃:淡马锡中国区总裁吴亦兵:未来五年在中国重点关注六大行业
6. 早报:淡马锡加注投资 中国有望成最大市场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