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法買賣 去年逾300攤販遭取締
國家環境局稽查員去年取締340個非法小販,據記者了解,遭取締的小販當中,超過一半是售賣食品的,約有兩噸半來歷不明的食品被當局沒收並銷毀。
疊起箱子再擺上大木板,這個非法攤位就擺放在後港地鐵站外,位置顯眼且便利,出售的水果價格也較便宜,吸引不少顧客光顧。本台已就觀眾舉報向環境局反映問題。環境局去年接到公眾針對非法小販的舉報案例當中,大部分售賣的食品包括水果、烏打和咖喱角,因售賣食品而遭取締的非法小販超過200人。
有顧客說:「有時我會跟他買,便宜幾毛錢也是好,不會擔心。」
也有人說自己很少在非法小販的水果攤買,因為通常摻到一些參差不齊的。
有顧客則稱:「通常我會留意觀察衛生狀況,有沒有戴手套或口罩。」
受訪家庭醫生指出,以非法方式售賣的食品未必是在嚴格的衛生程序下處理,而且食物品質也沒有經過檢查。
Unihealth診所醫生宋奕緯說:「經常我們會看到病人他們是吃了那個路邊的食物產生腹痛吐瀉那些症狀或者發燒,像這類的病例十多到30歲的病人應該有80%。」
和撒那醫療中心主任醫生袁泉芳表示:「光顧非法小販風險高過省下的錢,因相當容易受感染,您看醫生的費用比您省下的兩三毛錢還多。」
另外,也有100多人因為非法售賣家庭用品、衣服和手機配件被取締。環境侷促請公眾舉報非法小販。
- CH8/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