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的SUTD校園新聞將聚焦AAAI2021大會。SUTD工程系統與設計(ESD)博士後Stefanos Leonardos和助理教授Georgios Piliouras對突變理論與博弈論的研究獲得了最佳論文獎!本屆大會由華人擔任主席,12篇獲獎論文華人占據5席,今年的AAAI可謂是被華人力量霸屏了!
1 AAAI是什麼?
AAAI是國際AI領域歷史最悠久、涵蓋內容最廣泛的國際頂級學術會議之一,它由人工智慧協會(th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組織舉辦。第35屆AAAI人工智慧大會於本月2號至9號召開。受疫情影響,本次大會在線上召開,參與學者用提前錄製的演講以及線上互動來進行學術交流。

來源:aaai.org
此次會議論文列表已經放出,共收到9034篇論文提交,其中有效審稿為7911篇,最終錄取篇數為1692篇,錄取率為21.4%。通過對今年所接收的全部論文的標題進行分析,發現以下熱點主題:
1. 深度學習技術
2. 圖結構數據(網絡/知識圖譜)
3. 強化學習/對抗學習/多任務學習範式
4. 動態性/高效性/魯棒性/無監督學習

AAAI2021接收論文標題詞雲, 來源:aaai.org
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可以訪問:
https://aaai.org/Conferences/AAAI-21/
2 SUTD最佳論文獎
SUTD工程系統與設計專業(ESD)博士後Stefanos Leonardos和助理教授Georgios Piliouras的論文《多主體學習中的探索與開發:突變理論與博弈論》(Exploration-Exploitation in Multi-Agent Learning: Catastrophe Theory Meets Game Theory),獲得了第35屆AAAI人工智慧大會最佳論文獎。

Georgios Piliouras (左), Stefanos Leonardos (右), 來源:SUTD
探索開發(Exploration-exploitation)是多主體學習(Multi-Agent Learning)中強大而實用的工具,但是其效果遠未得到了解。
為了朝這個方向探索,他們證明並採用了平穩的Q學習模型。他們進而衡量探索對綜合系統績效的影響,以在低維MAL系統中隨機最優反應均衡(QRE)表面幾何為典型,將發現與突變(分叉)理論聯繫起來。隨著探索超參數的逐步變化,系統會經歷相變。
即使探索參數的發生極小變化,平衡的數量和穩定性也可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在此基礎上,他們提供了如何調整探索參數達成均衡選擇,從而對系統性能產生積極和消極的影響的理論方法。

來源:arxiv.org
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可以訪問:
https://arxiv.org/pdf/2012.03083.pdf
3 華人學術力量
今年有三篇論文被授予最佳論文獎,以及三篇最佳論文亞軍獎。已經介紹了SUTD的獲獎論文,令人驚喜的是另外兩篇最佳論文都是華人作者團隊。
其中一篇獲獎論文《告密者:超越高效變壓器的長序列時間序列預測》(Informer: Beyond Efficient Transformer for Long Sequence Time-Series Forecasting)一作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Haoyi Zhou。
另一篇獲獎論文《通過加強校準緩解語言模型中的政治偏見》(Mitigating Political Bias in Language Models Through Reinforced Calibration) 一作是達特茅斯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博士生Ruibo Liu,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國家/地區論文接收率排行統計圖,來源:aaai.org
此外,在三篇亞軍論文中,也同樣有兩篇由華人學者獲得,其中一篇來自北航、微軟研究院的合作團隊,另一篇來自哈佛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合作團隊。
在國家/地區論文接收排行統計圖中,可以看出中國大陸無論是論文投稿量(3319篇)還是論文接收量(627篇)都是全球第一!比排在第二位的美國足足多出1497篇。
最後不得不說的是本屆AAAI 2021由微眾銀行首席人工智慧官楊強教授擔任大會主席。據周志華教授介紹,楊強教授的此次任職亦是AAAI大會歷史上第二位大會主席,同是屬華人首次。
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可以訪問:
https://syncedreview.com/2021/02/04/aaai-2021-best-papers-announc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