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發生在新加坡的公車爭執
引發了全島網友的熱議
只因當事人疑似是 中國同胞
今天!就有椰友在後台
給這名女子 寫了一封信
直抒胸臆引發編輯部強烈共鳴
讀信之前先來回顧
這次的事件
135編輯器


白衣女子擋巴士事件
事情相信是因為沒溝通好
司機沒提醒女子到站了
導致巴士開過站
白衣女子下車擋在巴士前
要求巴士U轉回去
乘客安哥在一旁跟他理論
「他又不是華人
你讓他怎麼知道(哪站提醒你)?」
「現在你要耽誤全部車裡的人啊?」

面對講道理的安哥
白衣女子說了一句
「我要投訴他」
「我早就告訴他了
不到Paya Lebar」
旁邊又來了一位乘客
對女子勸說著:
「You wan to complain
then you go complain
faster you go......」
(你想投訴就去投訴,請快點讓開)
安哥也指著車牌號說:

「你要投訴
你拿他的車牌去投訴
但是可以讓開嗎?」

白衣女子隨即
很激動的衝上車
對著印度籍司機說華語:
「你走到這裡了
我都不知道怎麼回去!
我早就告訴他了」
印度籍司機連通
管理中心的對講機
對方請白衣女子快離開
不要耽誤大家出行
女子繼續和司機僵持
責怪司機害自己坐過站
「我現在走到那裡
已經沒有車了!」
對講機中的管理人員
繼續勸說女子不要耽誤
公車裡乘客的行程

女子表示:
「你們的行程!
那我的行程呢!!!
我都不知道這裡哪是哪?」
「我不是擋住你的巴士
我都不知道
這要是白天的話還可以
但這是晚上我怎麼辦?」
然後女子激動大喊:
「現在已經沒有車了
我現在怎麼整啊?」
有一位被耽誤行程的乘客
也跟著激動大喊
「我要回家!」
(大家都雞凍了)
管理人員表示
印度籍司機聽不懂華語
希望她能夠理解
但是她表示
給司機出示過照片了

隨後,有一對本地人
過來輕聲詢問她要去哪裡
看似想要幫忙
視頻到這裡就結束
孰是孰非相信大家
心中自有定論
椰子今天也收到了
一位椰友的來信
表達了對這件事的看法

椰子將ta的感觸
整理成文
致公交事件中同胞一封信:
「我是一名永久居民,在本地一家電信公司上班,公司職工近千人,我們部門十幾個人,大多數是本地人。
昨天,這個事件傳遍了全網,我心中就很不安了,今天上班時果不其然,在pantry喝東西的時候,就有同事在議論這事兒:
『Hi,怎麼樣?昨天那個巴士新聞你看了麼,那個女人很野蠻誒。』
『對咯,怎麼可以這樣,影響別人回家。』

他們在討論時,我已經覺得臉上發燒了,只能保持沉默。因為,我本身也很不認同女子的行為。
但是,聽到他們說中國人沒素質的時候,我的心裡更不舒服!這種感覺太難受了,你不懂如何反駁,但是又難以接受。
結果,更尷尬的來了,有位白目的同事竟然說,『這個女人說話,一聽口音就是PRC(新加坡人對中國人的稱呼)。』
說完了之後,他發現我也在一旁,他有點尷尬的挽尊,說:
『J,我沒有別的意思,也不是每個中國人都這樣子,你就不是這樣的。Sorry哈~』

說完還拍拍我的肩膀,說真的,我覺得更尷尬了,整個臉上都有點熱.....
這就是我今天早上的經歷,我也並不是想要責怪這位同胞,人在異鄉實屬不易,這些我們感同身受。
但是,身為同胞,她的行為我真的不能夠認同,尤其是經歷了今晨的經歷,有些話不吐不快!
「自私行為」
首先,我想起了中國不久前發生的【重慶公交墜江事件】,一位女子和駕駛中的司機發生爭執,導致司機用力過猛,公交車墜江,15人遇難。
一個自私的行為,影響全車的乘客!幸好,她只是擋著車不讓走,而不是搶方向盤......

其次,她可能真的是剛來新加坡,還很陌生和害怕,想要尋求幫助但是方法不對,這一點我可以理解。
「入鄉隨俗」
但是,希望她能入鄉隨俗,既然來了就要適應這裡的一切:
1、適應新加坡公交車,並不報站,只有按鈕才會停車的規則。
2、適應這裡是講英語的國家,這位司機是看起來是印度籍,根本聽不懂華語。
3、適應這裡是講規則的地方,有問題大可以投訴,但是擋車這件事,不但危險還影響了他人出行,不可為之!

初來乍到,誰都是人生地不熟,但這不是藉口,一個地方更不會因為你的初來乍到,就為你改變規則,既然來了就要入鄉隨俗。
「將心比心」
最後,我想說的是這位司機應該也是客工。她只想到了自己的不容易,有沒有想到司機的不容易呢?
對講機已經連通了管理中心,她也說要投訴司機,這位司機會不會因為沒有和乘客溝通好,而受到了懲罰呢?
出門在外,誰都不容易,真的應該互相理解。

不過最重要的是,我們說著中國話,我們就代表中國人。出門在外,自己的行為不光代表自己,也肩負著祖國的形象,同胞的顏面!
愛吐痰,亂扔垃圾;
愛大聲喧譁,愛插隊;
愛占小便宜,偷拿衛生間廁紙;
......
我當然不認為同胞都是如此的,但是這樣的標籤,我們什麼時候能撕下來?!

圖源:新華網
記得,在幾年前經常有類似的新聞,同事談論時,也導致我有過這樣的尷尬。
但是,最近這樣的事情真的很少了,我相信是因為我們越做越好,也希望以後大家都能注意言行。
同胞們,讓我們一波好評,就此刷起!
// 網友熱議 //
這位椰友感慨良多
其實,這件事也引發了新移民在內
本島小夥伴強烈熱議
有人表示這是特例,不代表所有人:



也有人覺得她初來乍到,情有可原:



還有人覺得巴士服務應該改進,報站名:

也有人表示要理智對待,幫助外鄉人:



最後,一位網友精闢的留言
很好的總結了這場鬧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