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5月7號以來,樟宜機場感染群就是讓新加坡最頭疼的。
但現在,疫情嚴重趨勢貌似悄悄轉移了。
連續2天,樟宜機場感染群新增0個病例。

來源:海峽時報
但,JEM&Westgate(西城)感染群卻異軍突起,一天暴增46個病例。
網友驚疑:難道西部也埋了一顆大雷?

JEM&西城感染群0號病人 怎麼傳播病毒的?
陸續有人開始擔心這一點:
JEM&西城商場會不會變成第二個樟宜機場感染群???
5月24號才發現,有3個其他感染群都跟JEM&西城有關係。
資訊公司Sms Infocomm職員、製藥廠賽諾菲(Sanofi-Aventis)的銷售員,及AbbVie Operations 的IT工程師感染群在內,總計至少19個確診。
另外,早前確診的新達城廚師、理工學院學生、西城安全大使等13個無關聯病例。
都發現跟JEM&西城感染群有關。

來源:cna
這些病例人數告訴我們,西部不僅埋了雷。
這雷也許會越挖越心驚肉跳。
現在,雖然發現了幾個感染群之間的關聯。
但,病例感染的傳播途徑卻依舊是不明朗的。
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傳播鏈如何將決定著JEM&西城是否會發展到樟宜機場那樣級別的感染群。
而想要找出傳播途徑,咱們得從0號病例開始看。
0號病例或是女清潔工
她是如何傳播病毒的 JEM&西城感染群的0號病例已經被挖出來了。
她是病例62933,53歲的女清潔工,5月6號到過西城(Westgate)。
她在一家提供專門隔離設施(SHN)的酒店做打掃工作,地點位於在 Park Avenue Rochester (31 Rochester Drive)。


平時工作,沒有跟那些被隔離旅客有過直接接觸。
她也是接種過2劑疫苗的人,第二劑是在2月16號接種,之後一直到3月29號之前,每輪定期檢測都是陰性。
但突然5月5號開始,她出現流鼻涕症狀。6號發熱,當天去看醫生、做新冠檢測。7號結果呈陽性。
當時,這個清潔工被列為無關聯病例。

新加坡傳染病學專家 Paul Tambyah 是這樣分析的:
首先,女清潔工雖說在隔離酒店工作,但基本可以排除跟旅客有接觸的可能。
但如果她是在工作的地方被感染,那就只能說明病毒是通過空氣、或者物體表面傳染到她身上的。
但,也有其他新加坡的醫學專家覺得:
這個女清潔工之所以會中病毒,主要傳染途徑可能是飛沫或者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
而空氣傳播,需要特定的環境才能進行,比如像醫院。

來源:海峽時報
《衛生部調查陳篤生醫院感染群空氣傳播的可能性》
所以綜上所述,新加坡的專家們對於女清潔工怎麼被感染,又是怎麼把病毒傳給別人的方式存在爭議。
預計有以下幾種可能的傳播途徑組合:
空氣+物體表面
飛沫+物體表面
空氣+飛沫+物體表面都有
存在其他種傳播方式

來源:coconuts
這邊解釋下幾種傳播方式,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首先空氣傳播,其實就是氣溶膠傳播。這種方式下,病毒可以可以遠距離、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並且仍具感染性。
這種傳播途徑,去年中國在2月8號時就曾提出。

但世界性權威們的態度卻很難捉摸。一直到5月17號,世界衛生組織才公開首肯。

來源:海峽時報
《科學家說新冠病毒能通過空氣傳播,現在權威認證是的》
其次是飛沫傳播,就是平時我們打噴嚏、講話時造成的唾沫飛濺,這種方式屬於近距離傳播。
還有一種,接觸物體表面傳播。亞太臨床生物學和感染學會首席專家Tambyah比較傾向於這一點。
他認為:清潔工可能是在廁所接觸過那些被病毒感染的物體表面,從而中招。

不過,上述雖說有3種傳播方式。
但新加坡也不是個個都承認的。
最早認可的傳播方式是飛沫傳播,這也是為什麼去年當局突然開始呼籲全民戴口罩的原因之一。
空氣傳播,算得上是新加坡唯二承認的傳播方式。
具體體現在前幾天霸屏新聞頭條的「氣溶膠傳播」。

來源:8視界
第三種,物體表面傳播。新加坡還沒有公開實錘這個傳播途徑。
但從給樟宜機場分區安置高風險和低風險來的旅客這一點看,其實當局是有在警惕的。
被感染的送餐員越來越多 叫外賣還安全嗎?
目前, 關於JEM&西城感染群,當局跟各大專家還在努力找傳播鏈。
為此只能號召10號以後到過JEM跟西城的群眾去主動檢測。
但,傳播鏈如果真有這麼好找的話,感染群也不會東爆一個,西爆一個了。

比如這兩天新增的麥當勞送餐員感染群,很難不讓人注意!
截止到昨天,送餐員感染群總計13個相關確診。
繼麥當勞、必勝客之後,現在連新加坡人最愛的另一家披薩店Domino的送餐員,也中招了。
這又是想鬧哪樣?

來源:nasdaq
咱們可以先來看下昨天新增3起病例的詳情。
【病例63694】
身份:25歲馬來西亞籍男性,domino披薩店送餐員(Tanjong Katong)
疫苗接種情況:不明
海外旅行史:無
關聯情況:必勝客送餐員(63629)的密切接觸者
檢測及確診歷史:5月22號隔離,當天做檢測,隔天結果呈陽性。5月24號開始發熱,頭痛,全身酸痛跟嘔吐。

【病例63713】
身份:72歲新加坡籍女性,白沙伊萊雅民眾俱樂部麥當勞分店(Pasir Ris Elias Community Club)廚房工作人員
疫苗接種情況:不明
海外旅行史:無
關聯情況:不明
檢測及確診歷史:5月21號接受公司安排的定期檢測,5月24號確診,沒有症狀。

【病例63717】
身份:32歲新加坡籍男性,勿洛蓄水池麥當勞分店(Bedok Reservoir)廚房工作人員
疫苗接種情況:不明
海外旅行史:無
關聯情況:IVIC Logistic的27歲送餐員(63534)的密切接觸者
檢測及確診歷史:5月22號接受公司安排的定期檢測,5月24號出現發熱症狀去看醫生,當天確診。

目前發現的送餐員確診病例,大多數都是密切接觸者。
但病毒傳播鏈是不是僅限於送餐員這個圈子,卻很難說。 也更難控制。
如跟送餐員有接觸的人,除了廚房人員、同事,也包括訂餐的客戶。
前面提到的JEM&西城感染群那個0號病例,才剛被懷疑可能是因為接觸被感染的物體表面而中招。
那從送餐員手中接過的外賣,真的還安全嗎?
據本地媒體海峽時報跟專家的回答來看,病毒確實有可能從送餐員手中,傳染到顧客手上!

據回復,「如果做好防護衛生措施的話,那麼感染風險是比較低的。」
而且,不僅僅是送餐員,專家的這個話也是對一些廚房工作者說的。
想要不造成病毒傳播及感染。
廚房工作人員們最好能戴好手套跟口罩,接觸食物前先洗手。
而送餐員們,最好不要直接接觸食物,並且要警惕做好手部衛生。
網友哭:堂食不行,外賣有風險
如果,叫外賣都能傳播病毒。
那真的是人在家中坐,病毒天上落。
但可以肯定的是,截止到昨天還沒有出現說有顧客因送餐員感染群確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