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防疫政策,似乎又受到了外媒的批評。
近期,彭博社一篇名為「Singapore's Travelers Face Omicron Chaos」的文章,指責新加坡當局在處理奧密克戎時產生的混亂局面。

文章中將新加坡近日防疫政策,著重於最近的旅行限制,定性為「不一致」和「混亂的」。

(截圖:彭博社)
在彭博社的新聞里,作者「控訴」新加坡的混亂是由於存在這幾大問題:
返新旅客被迫離開自己的家;
旅客被要求和陌生人共用隔離設施;
孩子和監護人分開單獨接受隔離。

圖源:法新社
文章的作者煞有其事採訪了多人。其中一名歐洲人,表示自己新冠檢測呈陽性後在家自我隔離。
可兩天後,他接到一個電話,內容是當局懷疑他感染了奧密克戎毒株,通知他救護車會來接他進行隔離。
於是,在他在家看劇時,兩名新加坡醫護人員穿著全套防護裝備抵達。事發突然,他幾乎來不及做準備收拾和準備,就被「趕」上了救護車。

報道原文 而當他到達隔離酒店時,他被告知將與來自不同航班的陌生人同住一個房間。由始至終,他都沒有收到官方的檢測結果。

這名受訪者曬出自己與人共用隔離設施的照片,圖源:彭博社
而他的妻子,也表示當局曾多次嘗試將他們10歲以下且檢測結果呈陽性的孩子,單獨送往醫院或單獨的酒店房間進行隔離。
不過,她拒絕服從這項指示,即使她意識到這可能會帶來罰款或者監禁的處罰。
在文章的最後,作者甚至將新加坡防疫稱作是一場「用聲譽換取的賭博」。

言辭之中,似乎充滿了對新加坡防疫的不滿。
在作者看來,就算新加坡想要規避風險,也不該以隨意的溝通配合嚴苛的法律來達成。政府應該做的,是重建外籍旅客對於來新加坡旅行的信任。
這篇文章的說法,立刻遭到新加坡衛生部的強烈反駁。
據《聯合早報》報道,一名衛生部發言人駁斥了有關兒童必須和家人分開的說法。

圖源:海峽時報
目前,新加坡實行的隔離政策,是12歲及以下孩童會與一名看護者一起隔離,而13歲至19歲的孩童和青少年,只有在看護者書面批准的情況下,才能獨自接受隔離。
就是不管怎麼說,孩子單獨接受隔離,畢竟要得到監護人的同意才行。
另外,衛生部也強調了,不管是新加坡本地居民,還是外國公民,來新加坡接受隔離時都是一視同仁,必須要遵守新加坡防疫措施規定。

圖源:南華早報
之前,為了遏制奧密克戎在新加坡社區傳播,給本地醫療資源爭取時間,當局實行更嚴格的隔離管制和檢測實屬必須。
這和今年4月新加坡出現德爾塔病例時的做法一樣。
當然,衛生部也表示類似措施只是暫時的,在更了解奧密克戎毒株的特性後,相關措施就會做出調整。
因此,從今天起,根據臨床症狀的不同,奧密克戎患者將加入居家康復計劃,或在社區護理設施中康復,不必再到指定設施中接受隔離。

在現有規定下,新冠確診患者,已接種疫苗者須自我隔離10天,而接種疫苗者則延長到14天。
另外,那些身體無大礙但檢測呈陽性的人,首72小時需要留在家中。72小時後,如果ART檢測呈陰性,就可以恢復自由活動。
奧密克戎患者的密接者,也將接到為期七天的健康風險警告(HRW)。在這七天內,他們只需要進行ART自主檢測,陰性結果便可出門。

圖源:CNA
也就是說,現在不管是奧密克戎、德爾塔還是原始毒株的確診者,在新加坡都將接受一致性的隔離和檢測標準。
衛生部宣稱,以上改變,是當局在分析了全球奧密克戎病例數據後,發現相較於德爾塔毒株,奧密克戎帶來的重症和死亡率更低。
像是在新加坡,至今為止還沒有患者需要加護病房或者是吸氧。

來源:海峽時報
加上疫苗和追加劑,現在也能提供一定的保護效果,因此,衛生部認為無需再將奧密克戎和其他毒株做區分。

新加坡87%人口已完成疫苗接種
當然,由於奧密克戎的高傳播性,以及新加坡積極開放的現狀,衛生部估計,下星期新加坡會出現更多的奧密克戎社區病例。
甚至是以成倍的速度增加。
事實上,奧密克戎已經進入了新加坡社區。在短短兩周時間內,衛生部就通報了兩個感染群——武吉知馬Anytime Fitness健身房和里峇峇里利路The Vinyl Bar酒吧。

圖源:CNA
而在前天,新加坡新增確診209例,奧密克戎病例就有104例,占了一半之多。其中,31起屬本土病例,另外73起為輸入型病例。

31個新增的奧密克戎本土病例,讓新加坡至今為止的本土病例總數,突破了100。
前天,新加坡一共有345名新冠患者出院。目前為止,仍有377人需要住院。就趨勢來看,住院人數依舊穩步在下降中。

普通病房裡,有43人需要氧氣供給,八人因情況不穩而送入加護病房接受密切觀察。
而加護病房中,18名患者病情危急。加護病房整體使用率是50.1%,依舊維持在一半空床這一相對穩定的水平。
只不過,不知道ICU的「好日子」,會不會持續下去。既然衛生部預警下周病例可能成倍增長......那肯定不是空穴來風。
只能期望奧密克戎真的如衛生部分析估計的那樣,嚴重性偏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