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眼裡,做廚師要整天待在悶熱的廚房,沾滿一身油垢和汗水,是一份吃力不討好又沒前途的苦差事。
29歲的新加坡本地廚師楊凱翔卻選擇迎難而上,不顧周圍人的質疑,靠著自己的雙手開創了一番事業,用行動證明這條路並不只是夢想。

獨家採訪了Chez Kai的私宅餐廳的創始人楊凱翔。從他的身上,我們或許能看到新加坡年輕一代創業的縮影。
楊凱翔出身政要家庭,21歲時,他放棄了本地的升學機會,毅然前往法國,到巴黎藍帶廚藝學校學習烹飪和糕點製作。畢業後,他先是在巴黎的餐廳實習了一年,之後於2016年回到新加坡。
回到新加坡後,他沒有接受家人安排的工作,而是繼續輾轉不同的知名餐廳工作。

一段時間後,他意識到在餐廳打工,每天只是在設定的菜單下做著重複的料理,根本沒有自我發揮的空間。於是2018年,他決定離開餐廳,開始自己創業。
2019年,他創立了一家名為Chez Kai的私宅餐廳,「Chez」在法語裡的意思是在家裡,所以Chez Kai就是「凱的家」。他把自己的家打造成餐廳,讓客人可以在像家那樣舒適的環境下用餐,搭配他自己研發的「新酒館」(Neo-Bistro)的美食。

新加坡美食文化包容性極強,米其林上星的美味,既可以是小販中心幾塊錢一份的肉脞面,又可以是人均上百的高檔法式餐廳。
新加坡的餐飲業競爭也非常激烈,想要留住顧客,既要味道好吃,又要有創新。
楊凱翔改變了原先的烹飪方式,將法式料理的食材、烹飪技術與中式和日式料理的食材相結合,創造出「新式法國料理」。
除了特定的幾道菜,楊凱翔每月都會推出季節性菜色,也會為顧客量身定製專屬菜單。

他的海膽砂鍋飯尤其受到顧客歡迎。
這道菜採用3-4隻當季新鮮海膽,米飯中還摻有焦香味的鍋巴。上菜時會淋上由清酒和海膽製成的自家調製醬,讓整碗海膽飯呈現出開胃的亮橙黃色。

另一道深受喜愛的是煙燻魚。
秘密調味的日本進口魚經過2天的風乾後,再進行煙燻炙烤,搭配上魚骨製成的粵式魚醬和西蘭花泥,以及自家做的酸菜。

神秘的「私宅餐館」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私宅餐廳在新加坡出現。更具私密性的用餐環境對食客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對餐飲業的初創者來說,這樣的輕經營模式,也可以減輕運營的負擔。

疫情之下,楊凱翔也開始調整經營模式,從家裡的廚房走出去,為顧客提供上門做菜服務。
楊凱翔說,之前就有不少熟客詢問過可否去他們家做菜。如今,每日可迎接的顧客數量大大減少,若照往年的模式經營,可能會無法支撐下去。
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程度不同,但對餐飲業來說,可能是降維打擊。
但楊凱翔表示自己仍在堅持,並相信時間可以證明一切,只要將自己的本分做好,相信大家有一天會意識到新加坡廚師不都是這麼懶散,吃不起苦。

疫情期間,楊凱翔也有更多的時間集中提升菜色質量,平日裡會到一些著名餐廳用餐,分析菜色,回家後再重新研究,並以此為靈感,研發新菜色。
「我相信只有通過創意料理與本土化元素的結合,增加顧客對Chez Kai的辨識度,才可以從新晉餐廳中脫穎而出。」
有興趣者,可到https://chezkai.com查看詳情,或者到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ezkaisg/ 一睹各種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