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傳染病中心表示,本地出現的第三型骨痛熱症病毒比較容易傳播,再加上大部分國人對這個病毒的免疫力較低因此造成骨痛熱症病例激增。
骨痛熱症有四種不同血清型病毒,四種都曾在我國出現。過去五年的數據顯示,第二型血清型病毒在2018年開始增多,到了2020骨痛熱症暴發年,約一半病例感染的是第二型血清型病毒。不過自去年中旬,第三型血清型病毒時隔30多年後,再次成為主流病毒。這一類型病毒在今年病例高發期占了每月總病例八、九成。
第三型病毒是否威脅更高?
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指出:「這有可能代表說我們在人群的免疫力對付第三型可能是屬於偏低的,因為第三型一般上在新加坡是屬於比較少的,也許它本身的性質就是它比較容易造成病毒的傳播,所以會造成比較多病例。」
專家表示一般如果感染其中一種骨痛熱症血清型病毒,就會對有關血清型病毒終身免疫,不過對其他類型血清型病毒依然沒有免疫,換句話說,感染風險依然存在。
儘管在第一次感染後,身體所產生的抗體在短時間裡可應付四種不同的血清型病毒,不過隨著時間久了,體內抗體也逐漸減少,也有可能再度被感染。
梁玉心教授說:「在診斷出的病症群裡面,大約有50%是屬於第一次被感染,50%是再度被感染。如果說已經被感染兩年、三年、四年、五年之後,他可能有這樣的幾率抗體降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再重度被感染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這個人的重症幾率會增加。」
專家也提醒,除了年長者、慢性疾病患者等高風險群體,再度感染骨痛熱症的年輕人,重症風險也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