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和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的治國理念還真的掛上鉤了。
2000年,李光耀在接受《亞洲華爾街日報》採訪時,有人問他為什麼新加坡能夠如此快速發展時,他是這麼回答的:新加坡經濟得以發展,除了多元文化包容背景外,也有冷氣機的幫助。
李光耀甚至將空調,稱作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發明」~


實際上,作為亞洲金融中心,本地的上班族往往都是妝容精緻、西裝革履。尤其是男士長袖襯衫和西褲是標配,再正式點的場合還要來件西裝外套。
可以想像,炎炎夏日,裹著這一身厚厚的行頭,得有多難熬。因此,強勁的空調成了救命法寶。畢竟天氣熱容易出汗,誰也不想渾身臭汗或者花了妝繼續工作,這也沒辦法讓新加坡人對外展現出自己的精英形象不是?

圖源:Todayonline
在李光耀看來,低至22度左右的空調,就能讓更多人感覺到冷,進而讓所有人(特別是公務員)都能保持相對清醒的的工作狀態高效工作,最終讓新加坡穩步發展。
聽起來,似乎確實有那麼一絲道理?畢竟,根據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類確實在約22℃環境下的工作效率最高。

71華氏度恰好等於21.67攝氏度
當然,坊間也有另一種說法,說新加坡空調開得冷,目的還是為了節省資源。
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小國,新加坡一直在提倡建築節能的新加坡,公共場所安裝的大多是帶有除濕功能的VAV中央空調系統。而根據本地空調的節能設計規範,溫度設定在24-26℃之間才可以最大限度節能。
只是,事實證明或許只有在家裡睡覺時,新加坡人才會把空調開到這個溫度,公共場所的中央空調可沒這麼溫情......

坊間流傳的新加坡空調設定標準 有關新加坡空調開得冷的原因,這些年一直引起不少人猜測。有陰謀論專家說,有研究表明人在18-22度間消費慾望最高,因此,政府耍了個小心機藉此來提高內需。 還有人說新加坡人口又多又密集,天氣太熱人身上的味道不太好聞,讓公共場合保持低溫,就能夠減少人體本身散發出的異味,而且冷氣有益於空氣流通、抑制細菌滋生,可謂是一舉多得~

圖源:新加坡旅遊局
總的來說,大部分人對於新加坡空調冷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不行就多穿衣服嘛,多大個事嘛~
「凍成狗」不要緊無傷大雅,只要不要「熱成狗」,就已經謝天謝地求神拜佛了......

說起來,作為力主「降溫」的幕後關鍵人物,李光耀其實本身也對低溫空調情有獨鍾。
他平時就很怕熱,因為總是要求自己的睡房和工作環境必須永遠保持在19-22℃之間,妻子柯玉芝對此也是「腹誹不已」~




李光耀曾發出過感慨:吾膝下虔誠的工程師們,為新加坡人打造了赤道上最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福蔭國民。
小小的空調,看起來承載著李光耀的執政理念。
「最基本的東西才是最值得關注的」,民生無小事政為民所興,難怪在他離世後,有那麼多新加坡人自發上街悼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