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烏敏島目前有兩家近百年歷史的雜貨店,兩名業者儘管年事高均不願退休;其中一名七旬老闆娘天天開檔,即使去年虧損6000元仍要守住家業。
位於烏敏島的益豐雜貨店是每位到島上的訪客會看到的第一家雜貨店。
《新明日報》報導,74歲的老闆娘黃岳杏在1975年嫁到烏敏島,如今在島上居住將近50年。
她說道,益豐雜貨店365天無休,每天從上午7時開到晚上7時30分。

烏敏島的益豐雜貨店老闆娘黃岳杏,已在島上生活49年,雜貨店更有近百年歷史。
「自己婚後才開始接觸雜貨店生意。雜貨店最初由家公經營,後來才交由她和丈夫接手。家公1920年代開店至今,雜貨店如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不過,隨著這些年出國旅遊越來越普及化,黃岳杏說,很多國人選擇出國旅行,影響了烏敏島的訪客人數。如今的生意越來越難做,每個月扣除電費、人力費用、稅務、進貨成本等開支,幾乎沒有任何盈利。
「我們的雜貨店去年其實算下來虧了6000多元。不過即使如此我也沒想過賣掉,在這裡生活很自在,而且這是家公留下的。雖然他沒有說一定要傳下去,但我想一直做到我不能做為止。」
除了這家,百米距離有另一間「無招牌」雜貨店,由第二代雜貨店老闆陳志堅(76歲)和太太許秀鳳(72歲)經營。旁邊還有個海鮮餐館,是他們2005年開設的。
許秀鳳告訴記者,家公開的雜貨店也有近百年歷史。
「以前這裡有六到七家雜貨店,現在只剩我們兩家。生意真的很難做,還是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到島上看看。」
疫情期間 島內旅遊盛行
黃岳杏說,冠病疫情期間因為大家都不能出國,島內旅遊當時非常盛行,生意一度非常火紅。
她憶述,當時許多防疫措施鬆綁公眾可以出門,大家紛紛來到島上進行休閒娛樂活動。
「那時候每個星期可以進10箱椰子,差不多300顆幾乎每周都會賣完。門口30張椅子也會坐滿人,那時候的生意真的很好。」
風雨不改 老顧客每周包船光顧
老顧客風雨不改,每周包船到島上探訪並光顧。
記者走訪雜貨店時,店外就有一名老顧客冰林(64歲)。他受訪時說,自己非常熱愛大自然,加上自己的朋友原本在島上開雜貨店,從2017年左右起,他有空時就會到島上找朋友。
「就是在相隔益豐雜貨店不遠的周德成雜貨店,不過老闆後來去世後就空置了。不過我也和益豐的老闆娘變成朋友,所以現在幾乎每周一兩天會搭船來島上找她。」
冰林說,淡季時過來島上的人比較少,但他卻不介意包船到島上探訪並買酒喝,只願過來支持生意。
「這裡的酒其實會比外面貴,椰子也不是最便宜的,但我明白每個星期進一次貨的人工費和成本一定比外面高,所以即使是這樣我也不介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