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為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區域中心,完全有能力在支持中小企業方面樹立榜樣,從而加速實現東南亞綠色發展。而監管機構和金融家可以在促使他們參與進來方面發揮作用,但公司自身也必須採取行動。

圖源:FACEBOOK
運用ESG理念為企業構建經營體系
長期以來,東南亞的中小企業貢獻了該地區近一半的國內生產總值,僱傭了85%的勞動力,但它們對綠色經濟的參與仍然有限。隨著新商機的創造,這種區域增長引擎不僅有可能被排除在外,而且這些中小企業甚至可能失去一些現有的立足點。
在最近的一項調查中,80%的中小企業表示,由於客戶和供應商實施了嚴格的排放合規政策,導致他們失去了商機。如果中小企業不參與氣候對話,東南亞的經濟引擎可能會動搖。與此同時,中小企業本身需要通過利用現有的培訓和融資計劃來控制自己的發展軌跡。
據悉,聯合國全球契約是一項鼓勵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倡議。在今年的年度信中,助理秘書長兼執行長Sanda Ojiambo強調,企業氣候行動必須在速度、規模和範圍上加快,以實現有意義、可持續的成果。

圖源:FACEBOOK
然而,這種加速絕不能邊緣化東南亞經濟的任何貢獻者。對於資源、能力和專業知識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旅程要複雜得多。而新加坡作為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區域中心,完全有能力在支持中小企業方面樹立榜樣,從而加速更綠色的東南亞發展。
此前,聯合國全球契約新加坡網絡在其第九次CEO圓桌會議調查中發現,培訓和融資是中小企業面臨的新可持續發展需求的首要任務。目前,幾項培訓計劃已經在進行中,例如新加坡企業發展局的可持續發展計劃。該計劃支持新加坡公司的可持續發展之旅,提供一系列由EnterpriseSG策劃並與行業參與者合作開發的課程。
聯合國全球契約已與EnterpriseSG合作,為該計劃製作了碳核算和溫室氣體管理課程。該計劃下的其他課程涵蓋可持續金融、脫碳以及如何將可持續發展付諸實踐。而政府主導的實體,如新加坡技能創前程和新加坡勞動力局,也提供各種資助和援助計劃,以支持員工能力的發展。
政府將助力企業建立監管基礎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現在有更多的培訓選擇,但對於希望投資可持續發展計劃的中小企業來說,獲得融資的機會仍然非常有限。許多中小企業仍然難以獲得,實施綠色解決方案所需的資金,這意味著通往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仍然相對難以接近。
金融機構需要加緊行動,為希望實施可持續實踐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好的貿易融資和其他形式的融資條件。雖然他們可能會在短期內失去一些利益,但願意這樣做的金融家將建立積極的長期關係。
與此同時,政府在使大公司讓中小企業參與氣候行動,在經濟可行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政策、融資計劃和能力建設舉措的設計應同時考慮到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

圖源:FACEBOOK
在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和EnterpriseSG的支持下,它為中小企業提供碳管理工具、研討會和政府補助金。這些資源使當地企業能夠在保持競爭力的同時監控和減少碳足跡。
此外,全球可持續性標準也必須進行調整,以適應當地情況和限制。雖然為跨國客戶提供服務的SME必須準備好適應國際標準,但許多SME專注於國內區域市場。
新加坡已經展示了其在可持續金融方面引領該地區的能力,並制定了支持該地區能源轉型的亞洲分類法。下一步可能的做法是為供應鏈、廢物管理和包裝制定類似的標準,同時諮詢中小企業,以確保這些新標準不會對它們造成不利影響。
另外,在東南亞創造更綠色的未來時,所有經濟部門必須共同努力,確保可持續增長不是一場零和遊戲,即大公司以犧牲小公司為代價而受益。中小企業儘管規模龐大,但卻是創新和經濟穩定的強大驅動力,他們的成功是該地區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