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移民,新加坡會衰落」——李光耀這句話為何成真?

2025年03月26日   •   6840次閱讀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獨立的那一刻,李光耀站在這個資源匱乏的小島上,面對不到200萬人口的現實,扔下一句話:「沒有移民,新加坡將衰落。」這話聽起來像危言聳聽,但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它成了預言的迴響。

那時的新加坡,國土720平方公里,沒礦產、沒石油,連淡水都得仰仗馬來西亞。1965年,人口剛過180萬,失業率高達14%,港口冷清,街道破敗。

可你再看2023年,這個小島GDP飆到4290億美元,2024年護照免簽192個國家,通行力全球第一,連全球富豪都擠破頭想來插一腳。

這一切怎麼來的?答案簡單得讓人意外:移民。但這不是隨便拉人填坑,而是像下棋一樣,一步步算出來的政策演變。

移民,在別國可能是麻煩,在新加坡卻硬是用事實證明,小國能靠「外人」逆襲成奇蹟。

01 生育危機下的破釜沉舟

先說個扎心的事實:新加坡人不太生孩子。2009年,李光耀在丹戎巴葛國慶晚宴上直言,華人生育率只有1.14,比日本的1.37還低。

李光耀晚宴演講 25到40歲的新加坡人里,超過30%單身且無子女;結了婚的,平均也只生1.28個孩子,遠低於2.1的更替水平。這不是小事——勞動力萎縮,老齡化加劇,經濟遲早撐不住。 2023年,新加坡65歲以上人口占比已逼近20%,而出生率還在1.1左右徘徊。政府算過一筆帳:照這趨勢,到2050年,勞動人口將從現在的390萬縮水到350萬以下,年輕人得扛起三倍於現在的養老負擔。

日本是前車之鑑。生育率1.37,人口從1.2億跌到2055年的9000萬(人口預測),經濟死氣沉沉,政府砸了幾輪巨額刺激也沒起色。2000年,日本還有3.6個勞動者養一個老人;到2055年,這比例將跌到1.2。

新加坡不想重蹈覆轍。李光耀說得直白:「沒移民,老齡化會壓得年輕人喘不過氣。」所以,移民不是錦上添花,是破釜沉舟。

但新加坡沒亂抓人。政策很挑剔:只收能提升國民平均能力的,至少中學學歷,最好大學畢業。1965到1970年,第一波10萬移民從中國、印度、馬來西亞湧入,他們扛鋤頭、填沼澤,把新加坡從泥濘里拉出來。

到2008年,外國人總數達168萬,其中70%是臨時工,30%是永久居民(PR),篩選標準像篩子一樣細,確保新人不拖後腿,還得融入種族平衡的社會。

02 從出力到出腦的轉身

別以為新加坡一直是高大上的金融中心。

1965年建國時,它窮得叮噹響,經濟靠港口吃飯,失業率14%,人均GDP不到500美元。政府沒別的招,先把門打開。

1965到1970年,10萬移民來了——福建人背著包袱下船,第二天就上工地揮汗;印度家庭擠在木屋裡,用微薄工錢撐起孩子讀書的夢。這些「汗水移民」硬生生把新加坡的基礎搭起來:碼頭修好了,沼澤填平了,經濟年均增長8.4%,到1980年,人均GDP躥到5000美元。

可到了1990年代,遊戲變了。新加坡港1995年貨櫃吞吐量達1000萬TEU,全球第一,高樓林立,街道乾淨得像樣板間。政府卻沒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他們看得很清:體力活能讓你站起來,但站得高還得靠腦子。於是,移民政策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從「出力」轉向「出腦」。

1990年,永久居民(PR)計劃啟動,目標鎖定高技能人才。從1990到2000年,外國專業人士從5萬漲到10萬,翻倍增長。這些人不是來搬磚的,而是搞晶片、玩資金的。1997年,新加坡砸錢建了個生物科技園,吸引全球頂尖科學家,把島國硬生生拽進亞洲生物科技中心的位置。

新加坡科學園 想像一下:一個印度程式設計師坐在濱海灣敲代碼,幫新加坡擠進科技前沿;一個中國老闆帶著資金落地裕廊工業區,工廠流水線轟隆作響。從1990到2000年,GDP從500億美元跳到1000億美元,新加坡從「活下來」變成了「飛起來」。

誰會想到,一個靠苦力起家的小國,能這麼快把「人」變成「智」,硬生生從第三世界蹦到第一世界?

03 高凈值人士為什麼來

2000年,新加坡已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但本地人開始不樂意了。

房價從1990年的100點漲到2000年的150點,50%的漲幅讓年輕人叫苦連天;工作競爭加劇,有人抱怨「外人搶飯碗」。政府沒硬懟,而是悄悄調舵:收緊移民口,只盯著「高價值」的人。

2016年,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GIP)升級,投資門檻從2004年的100萬新幣飆到250萬新幣。你可能覺得,這麼貴誰還來?

結果呢,2020到2022年,GIP平均每年硬是拉來60多位高凈值人士,帶來幾十億新幣投資,金融、科技產業直接起飛。2023年,新加坡金融業占GDP比重達14%,科技研發投入占2.6%,全靠這些「貴客」撐場。

聯合早報新聞

為什麼他們願意來?

2023年,新加坡PM2.5指數僅12,空氣清新得像濾鏡開滿;2024年新加坡國立大學QS排名第8,孩子能上全球頂尖學府;護照免簽192個國家,全球第一,出行比喝水還方便。更別提稅收政策:無資本利得稅、無遺產稅,個人所得稅最高24%,遠低於歐美動輒40%以上的稅率。法律透明,腐敗指數全球第3(2023年透明國際排名),資產放這兒,睡得都踏實。

新加坡不是靠「賣身份」賺錢。GIP不是給你個護照就完事,250萬新幣得投到實體經濟,創造就業,帶動增長。2011年到2022年,GIP新移民創造了2萬多個本地崗位。這不是慈善,是雙贏——富豪拿身份,新加坡拿發展燃料。

04 從外人變成一家人

移民不是蓋個章就完事,心裡那點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懂。興奮,因為逃離了內卷;忐忑,因為一切得重頭來。你可能站在濱海灣花園,盯著摩天輪發獃,心裡嘀咕:我真屬於這兒嗎?這種感覺,太真實。

新加坡懂你。他們不光給身份,還給歸屬感。「公民之旅」項目不是走過場,而是實打實的社區活動:鄰居請你吃laksa,孩子跟本地同學踢球,慢慢地,連椰漿飯的香味都覺得親切。

新加坡的叻沙(香辣椰奶湯麵)

2023年,社區融入服務讓5000多新移民走進社區,參與率高達80%。公民滿意度調查顯示,九成的新移民覺得新加坡是家。新移民孩子在新加坡本地學校拿獎學金的比例也上漲,融入速度快得驚人。

再舉個例子。Pham The Hanh,22年前從越南來新加坡,如今是義安理工學院講師,還在社區做志願者,給低收入家庭孩子免費補課。他的兒子2025年拿公民身份那天,父子倆站在入籍儀式上,笑得像一家人。這不是個例,而是新加坡的日常。

一個多種族、多宗教的小國,居然能讓「外人」這麼快變成「自己人」,靠的不是強制,而是潤物無聲的接納。

講個真故事。十年前,L先生從上海帶著妻兒來新加坡。他做貿易,國內生意紅火,但總有塊心病:孩子教育跟不上,財富安全沒保障。他咬牙投了GIP,100萬新幣換來全家PR。剛來時,他慌得不行——環境不熟,朋友圈清零,市場得從頭摸索。

可三年後,他得到了什麼?幸運避開了GIP計劃的漲價;全家拿到新加坡身份;女兒進了南洋女中,成績好到拿到劍橋offer;財富在新加坡金融體系里穩穩增值,周末去聖淘沙曬太陽成了日常。

這不是特例,是縮影。2023年,新加坡新增24,500名公民,平均每人帶來50萬新幣經濟貢獻。

如果你對新加坡移民有點心動,不妨先靜下心來多了解一下。

政策窗口還在,但門檻確實一年比一年高——比如GIP投資移民,現在最低得掏1000萬新幣;自雇EP申請起來相對簡單,可要是想轉PR,也沒那麼容易。

國內有些機構把這些項目說得天花亂墜,但現實是,不少中國朋友花了大把錢,最後PR還是被拒,心裡的遺憾和懊惱可想而知。移民不是小事,別急著聽別人忽悠,自己得先弄明白狀況。如果你真想試試,可以考慮下面幾步:

1. 找個靠譜的新加坡持牌顧問聊聊,讓他們幫你算算自己的條件夠不夠格,別稀里糊塗就砸錢。

2. 帶孩子去看看新加坡的雙語學校,實地感受下那裡的教育環境,畢竟很多家庭移民都是為了下一代。

3. 挪點資產過來試試水溫,先小步嘗試,摸清門路再做決定。

邁出這一小步,未來的方向可能會慢慢清晰起來。移民這事,做好準備的話,焦慮或許能變成期待,甚至是全新的開始。

文章關鍵引用

MM Lee Kuan Yew at the Tanjong Pagar 44th National Day Celebration Dinner 2009 SM Lee Hsien Loong at the Teck Ghee Citizenship Ceremony (Mar 2025)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 Historical Population Data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 GDP

Henley Passport Index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 Fertility Rates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

Immigration and Checkpoints Authority (ICA) - Historical Data

Port of Singapore Authority - Historical Data

Singap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 - Global Investor Programme

IQAir - Singapore Air Quality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Singapore Inland Revenue Authority (IRAS)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23

People's Association - Integration Programs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1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