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移民,新加坡会衰落”——李光耀这句话为何成真?

2025年03月26日   •   6840次阅读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独立的那一刻,李光耀站在这个资源匮乏的小岛上,面对不到200万人口的现实,扔下一句话:“没有移民,新加坡将衰落。”这话听起来像危言耸听,但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它成了预言的回响。

那时的新加坡,国土720平方公里,没矿产、没石油,连淡水都得仰仗马来西亚。1965年,人口刚过180万,失业率高达14%,港口冷清,街道破败。

可你再看2023年,这个小岛GDP飙到4290亿美元,2024年护照免签192个国家,通行力全球第一,连全球富豪都挤破头想来插一脚。

这一切怎么来的?答案简单得让人意外:移民。但这不是随便拉人填坑,而是像下棋一样,一步步算出来的政策演变。

移民,在别国可能是麻烦,在新加坡却硬是用事实证明,小国能靠“外人”逆袭成奇迹。

01 生育危机下的破釜沉舟

先说个扎心的事实:新加坡人不太生孩子。2009年,李光耀在丹戎巴葛国庆晚宴上直言,华人生育率只有1.14,比日本的1.37还低。

李光耀晚宴演讲 25到40岁的新加坡人里,超过30%单身且无子女;结了婚的,平均也只生1.28个孩子,远低于2.1的更替水平。这不是小事——劳动力萎缩,老龄化加剧,经济迟早撑不住。 2023年,新加坡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逼近20%,而出生率还在1.1左右徘徊。政府算过一笔账:照这趋势,到2050年,劳动人口将从现在的390万缩水到350万以下,年轻人得扛起三倍于现在的养老负担。

日本是前车之鉴。生育率1.37,人口从1.2亿跌到2055年的9000万(人口预测),经济死气沉沉,政府砸了几轮巨额刺激也没起色。2000年,日本还有3.6个劳动者养一个老人;到2055年,这比例将跌到1.2。

新加坡不想重蹈覆辙。李光耀说得直白:“没移民,老龄化会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所以,移民不是锦上添花,是破釜沉舟。

但新加坡没乱抓人。政策很挑剔:只收能提升国民平均能力的,至少中学学历,最好大学毕业。1965到1970年,第一波10万移民从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涌入,他们扛锄头、填沼泽,把新加坡从泥泞里拉出来。

到2008年,外国人总数达168万,其中70%是临时工,30%是永久居民(PR),筛选标准像筛子一样细,确保新人不拖后腿,还得融入种族平衡的社会。

02 从出力到出脑的转身

别以为新加坡一直是高大上的金融中心。

1965年建国时,它穷得叮当响,经济靠港口吃饭,失业率14%,人均GDP不到500美元。政府没别的招,先把门打开。

1965到1970年,10万移民来了——福建人背着包袱下船,第二天就上工地挥汗;印度家庭挤在木屋里,用微薄工钱撑起孩子读书的梦。这些“汗水移民”硬生生把新加坡的基础搭起来:码头修好了,沼泽填平了,经济年均增长8.4%,到1980年,人均GDP蹿到5000美元。

可到了1990年代,游戏变了。新加坡港1995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000万TEU,全球第一,高楼林立,街道干净得像样板间。政府却没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他们看得很清:体力活能让你站起来,但站得高还得靠脑子。于是,移民政策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出力”转向“出脑”。

1990年,永久居民(PR)计划启动,目标锁定高技能人才。从1990到2000年,外国专业人士从5万涨到10万,翻倍增长。这些人不是来搬砖的,而是搞芯片、玩资金的。1997年,新加坡砸钱建了个生物科技园,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把岛国硬生生拽进亚洲生物科技中心的位置。

新加坡科学园 想象一下:一个印度程序员坐在滨海湾敲代码,帮新加坡挤进科技前沿;一个中国老板带着资金落地裕廊工业区,工厂流水线轰隆作响。从1990到2000年,GDP从500亿美元跳到1000亿美元,新加坡从“活下来”变成了“飞起来”。

谁会想到,一个靠苦力起家的小国,能这么快把“人”变成“智”,硬生生从第三世界蹦到第一世界?

03 高净值人士为什么来

2000年,新加坡已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但本地人开始不乐意了。

房价从1990年的100点涨到2000年的150点,50%的涨幅让年轻人叫苦连天;工作竞争加剧,有人抱怨“外人抢饭碗”。政府没硬怼,而是悄悄调舵:收紧移民口,只盯着“高价值”的人。

2016年,全球商业投资者计划(GIP)升级,投资门槛从2004年的100万新币飙到250万新币。你可能觉得,这么贵谁还来?

结果呢,2020到2022年,GIP平均每年硬是拉来60多位高净值人士,带来几十亿新币投资,金融、科技产业直接起飞。2023年,新加坡金融业占GDP比重达14%,科技研发投入占2.6%,全靠这些“贵客”撑场。

联合早报新闻

为什么他们愿意来?

2023年,新加坡PM2.5指数仅12,空气清新得像滤镜开满;202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QS排名第8,孩子能上全球顶尖学府;护照免签192个国家,全球第一,出行比喝水还方便。更别提税收政策:无资本利得税、无遗产税,个人所得税最高24%,远低于欧美动辄40%以上的税率。法律透明,腐败指数全球第3(2023年透明国际排名),资产放这儿,睡得都踏实。

新加坡不是靠“卖身份”赚钱。GIP不是给你个护照就完事,250万新币得投到实体经济,创造就业,带动增长。2011年到2022年,GIP新移民创造了2万多个本地岗位。这不是慈善,是双赢——富豪拿身份,新加坡拿发展燃料。

04 从外人变成一家人

移民不是盖个章就完事,心里那点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懂。兴奋,因为逃离了内卷;忐忑,因为一切得重头来。你可能站在滨海湾花园,盯着摩天轮发呆,心里嘀咕:我真属于这儿吗?这种感觉,太真实。

新加坡懂你。他们不光给身份,还给归属感。“公民之旅”项目不是走过场,而是实打实的社区活动:邻居请你吃laksa,孩子跟本地同学踢球,慢慢地,连椰浆饭的香味都觉得亲切。

新加坡的叻沙(香辣椰奶汤面)

2023年,社区融入服务让5000多新移民走进社区,参与率高达80%。公民满意度调查显示,九成的新移民觉得新加坡是家。新移民孩子在新加坡本地学校拿奖学金的比例也上涨,融入速度快得惊人。

再举个例子。Pham The Hanh,22年前从越南来新加坡,如今是义安理工学院讲师,还在社区做志愿者,给低收入家庭孩子免费补课。他的儿子2025年拿公民身份那天,父子俩站在入籍仪式上,笑得像一家人。这不是个例,而是新加坡的日常。

一个多种族、多宗教的小国,居然能让“外人”这么快变成“自己人”,靠的不是强制,而是润物无声的接纳。

讲个真故事。十年前,L先生从上海带着妻儿来新加坡。他做贸易,国内生意红火,但总有块心病:孩子教育跟不上,财富安全没保障。他咬牙投了GIP,100万新币换来全家PR。刚来时,他慌得不行——环境不熟,朋友圈清零,市场得从头摸索。

可三年后,他得到了什么?幸运避开了GIP计划的涨价;全家拿到新加坡身份;女儿进了南洋女中,成绩好到拿到剑桥offer;财富在新加坡金融体系里稳稳增值,周末去圣淘沙晒太阳成了日常。

这不是特例,是缩影。2023年,新加坡新增24,500名公民,平均每人带来50万新币经济贡献。

如果你对新加坡移民有点心动,不妨先静下心来多了解一下。

政策窗口还在,但门槛确实一年比一年高——比如GIP投资移民,现在最低得掏1000万新币;自雇EP申请起来相对简单,可要是想转PR,也没那么容易。

国内有些机构把这些项目说得天花乱坠,但现实是,不少中国朋友花了大把钱,最后PR还是被拒,心里的遗憾和懊恼可想而知。移民不是小事,别急着听别人忽悠,自己得先弄明白状况。如果你真想试试,可以考虑下面几步:

1. 找个靠谱的新加坡持牌顾问聊聊,让他们帮你算算自己的条件够不够格,别稀里糊涂就砸钱。

2. 带孩子去看看新加坡的双语学校,实地感受下那里的教育环境,毕竟很多家庭移民都是为了下一代。

3. 挪点资产过来试试水温,先小步尝试,摸清门路再做决定。

迈出这一小步,未来的方向可能会慢慢清晰起来。移民这事,做好准备的话,焦虑或许能变成期待,甚至是全新的开始。

文章关键引用

MM Lee Kuan Yew at the Tanjong Pagar 44th National Day Celebration Dinner 2009 SM Lee Hsien Loong at the Teck Ghee Citizenship Ceremony (Mar 2025)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 Historical Population Data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 GDP

Henley Passport Index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 Fertility Rates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

Immigration and Checkpoints Authority (ICA) - Historical Data

Port of Singapore Authority - Historical Data

Singap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 - Global Investor Programme

IQAir - Singapore Air Quality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Singapore Inland Revenue Authority (IRAS)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23

People's Association - Integration Programs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0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帮94年闺女在新加坡找对象?这届网友的评论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前晚!新加坡全岛突然变成红色!实拍上百张图片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高达3521%的“天价关税”!背后隐藏的三重战略意图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8892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8379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7695次阅读
提名站候选人致谢词 出现各种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182次阅读
新加坡商场突发玻璃坠落事故:6 人受伤,现场目击者回忆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5130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4959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4617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27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