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外部需求的改善使新加坡經濟增長正逐步恢復,而面臨的下行風險已有所減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估,今年新加坡實際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將增長2.1%,明年預計增長2.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三(31日)發布一份有關新加坡經濟評估的總結報告,該組織於今年5月7日至16日在新加坡展開有關評估。
IMF估計,新加坡今年全年通貨膨脹率和核心通脹率皆為3%,明年放緩至2.5%和2%;失業率則都維持在1.9%。
走在逐步復甦道路上
IMF指出,新加坡經濟繼續走在逐步復甦的道路上。2023年的增長放緩至1.1%,這主要是由於全球電子業進入衰退周期,製造業在該年上半年萎縮。經濟增長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恢復,並在今年第1季增強至2.7%。
IMF說,新加坡經濟於去年下半年恢復增長,反映了全球半導體需求改善。而在今年第一季走強,主要是受到強勁的入境旅遊所支撐。
新加坡的通脹估計將維持降溫。今年4月,整體通脹率降至2.7%,核心通脹率降至3.1%。核心通脹不包括住宿和私人交通費用,但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
儘管經濟增長疲弱,勞動市場已經在2023年開始放緩,但今年第1季的失業率仍維持在2.1%的低水平,職位空缺與失業人數的比率,仍超過冠病大流行前的水平。
保持審慎宏觀經濟政策
IMF認為,通脹雖然維持放緩,但勞動市場吃緊以及全球能源和食品價格劇烈波動,是通脹升溫的巨大風險。
在這樣的情況下,IMF強調有必要保持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以促進價格穩定,同時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國家改革議程,以應對新加坡的結構性挑戰,提高生產力增長,並加強氣候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