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2018國際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大事呢?今年的10大國際新聞新加坡也榜上有名,快來看看吧。
轉眼間2018年就要過去了,在這一年裡發生了無數大大小小的事,那麼在國際上,這一年又發生了什麼大事呢?
今天,新華社2018年10大國際新聞,萬事通來給大家盤點一下,新加坡也榜上有名哦!
1 金正恩特朗普歷史上首次會晤
6月12日,金正恩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新加坡舉行歷史上首次朝美領導人會晤,就半島無核化及和平機制等達成共識。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推動下,半島局勢總體明顯緩和,朝美、朝韓由對抗逐步走向對話協商。但美朝之間在對朝制裁、棄核步驟及方式等方面障礙猶存,半島和平任重道遠。(詳情參考:特金會驚心動魄5小時細節全面曝光,金正恩和特朗普見面結果出乎意料!)

4月27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板門店跨過軍事分界線,朝韓首腦舉行會晤。半島局勢今年出現積極變化,金正恩三度訪華,朝韓領導人三次會晤。
2 中國擴大開放推動世界共贏
4月10日,中國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擴大開放的一系列重大舉措。11月,習近平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在五方面擴大開放,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強調構建開放型亞太經濟,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強調堅持開放合作,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12月,中國主席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指出必須堅持擴大開放,不斷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持續對外釋放擴大開放明確信號,為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強大正能量。
3 美國挑起貿易摩擦受到抵制
3月8日,美國宣布將對來自多國的鋼鋁產品加征高額關稅。隨後,美方又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商品加征關稅。美方大範圍挑起貿易摩擦,破壞全球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反對,多國採取反制措施。

4 熱點頻發牽動中東地緣博弈
5月14日,美國將駐以色列使館遷往耶路撒冷,引發巴勒斯坦民眾激烈抗議和國際社會廣泛譴責,加劇地區局勢緊張。

10月,沙特記者卡舒吉在沙特駐伊斯坦堡領事館遇害,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並牽動大國關係。敘利亞局勢趨緩但仍戰事不斷,美國12月宣布開始從敘撤軍。中東地區大國和域外大國激烈博弈,海灣地區不穩定風險增加,攪動中東格局,地緣政治之爭更為突出。
5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開創新局
7月19日,中國主席習近平前往中東、非洲,開啟今年首次出訪。一年間,中國主席先後展開4次出訪,擘畫4大主場活動。中俄關係保持高水平運行,中歐利益紐帶更加緊密,周邊環境出現全面向好積極態勢,南南合作邁上新台階,中國又與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5月至8月,中國與多米尼加、薩爾瓦多建交,與布吉納法索復交。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國與世界合作共贏,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斷上升。
6 印尼強震海嘯造成重大傷亡
9月28日,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發生7.4級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2073人遇難、680人失蹤、1.07萬人受傷。這是今年全球造成人員傷亡最慘重的一次自然災害。

12月,印尼又發生海嘯,造成431人遇難。災害發生後,印尼政府全力開展救援工作,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伸出援手,為災區救援和重建提供幫助。
7 拉美多國大選政治版圖生變
10月28日,巴西高等選舉法院宣布博索納羅當選新一任巴西總統。今年,哥斯大黎加、古巴、巴拉圭、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墨西哥和巴西7個拉美國家先後舉行選舉。選舉後,左右翼政黨間博弈加劇,新的政治版圖使拉美地區一體化進程面臨更大挑戰。

8 英國脫歐一波三折前景未明
11月13日,英國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草案。11月25日,歐盟成員國領導人正式通過「脫歐」協議,但英國國內反對協議聲音強烈。

12月中旬,議會下院「脫歐」協議表決被推遲,首相特雷莎·梅挺過黨內不信任投票,但尋求與歐盟再度談判的努力遇挫。圍繞「脫歐」諸多問題,英國與歐盟、英國內部各政治勢力間的博弈不斷上演。明年3月正式「脫歐」日期迫近,不確定性仍存。
9 法「黃馬甲」運動暴露深層矛盾
11月17日起,法國部分民眾身著黃色馬甲多次走上街頭,抗議政府上調燃油稅導致油價連續上漲。極端勢力和暴力分子在巴黎等地的示威活動中打砸搶燒,引發騷亂,上千人被捕。

面對抗議浪潮,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一系列增加福利措施。騷亂嚴重影響法國經濟,蔓延到比利時等國,折射歐洲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等深層次矛盾。
10 中美元首會晤達成重要共識
12月1日,中國主席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會晤,達成重要共識。雙方同意共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推動兩國各領域交流合作取得更多成果,為解決中美間存在的問題、推動中美關係發展作出規劃、指明方向。

雙方就經貿問題達成包括停止加征新的關稅等原則共識,推動重回對話協商解決問題軌道,釋放積極和正面預期,為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帶來重要利好。
各位通心粉還有什麼國際新聞想和大家分享的呢?快戳「寫留言」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