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丹福地下儲水池占地0.5公頃,總容量達3萬8000立方米,相當於15個奧林匹克游泳池。(梁麒麟攝)
耗資2億2700萬元興建的地下儲水池和分水渠,可為史丹福水道減輕約30%的排水負荷量。公用事業局希望通過儲存、延緩和為雨水改道的方式,更長遠地輔助烏節路解決淹水隱患。
為減低烏節路一帶淹水隱患而建的史丹福地下儲水池和分水渠,即日起正式投入運作。
這兩個總共耗資2億2700萬元的新設施,可為史丹福水道減輕約30%的排水負荷量,這麼一來,烏節路如果再出現同七八年前類似強度的豪雨,淹水情況將不再重演。
2010年6月16日,老天在極短時間裡連降兩輪100毫米的暴雨,導致烏節路遭受26年來首次嚴重水患,積水成河長達一小時。隔年6月和12月的暴雨,再次導致這個購物天堂淪為「水鄉」。
經過這數輪的嚴重淹水事件後,公用事業局採取多項治水措施,如墊高烏節路部分路段、鼓勵業主安裝擋水閘門等,並分別於2013年12月與2014年7月,開始建造史丹福分水渠與史丹福地下儲水池,希望能一勞永逸解決這一帶的淹水問題。
公用局總裁黃裕喜說:「建造更多更大的溝渠來應對豪雨並不是有效的解決方案,建造史丹福分水渠和地下儲水池才是較好的方法。通過儲存、延緩和為雨水改道的方式,能更長遠地輔助烏節路解決淹水隱患。類似八年前強度的豪雨造成的淹水情況應該不會再威脅我們這個著名購物街。」
馬善高:我國仍面對突發性淹水風險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昨早(9月28日)為這兩個新設施主持啟用儀式時說:「(我國)土地與資源有限,不可能不斷擴大水道、建立新水渠系統來應對極端降雨量事件。我們須優先分配投資,並尋求具成本效益和務實的解決方案來滿足需求。史丹福地下儲水池和分水渠就是公用局務實且謹慎規劃的成果。」
不過,他也提醒國人,島國仍面對突發性淹水的風險。他說:「即便有公用事業局的不斷努力,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突發性淹水的可能性,因為極端暴雨還是有可能短暫超出溝渠的負荷量。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有可能越來越嚴重,這種情況尤其可能發生。」
「接下來幾個月我們將進入雨季,各大工商業者應該抓緊時機對溝渠與防洪系統等展開更仔細的檢查與維修。」
史丹福分水渠全長約兩公里,一端銜接東陵一帶的史丹福水道,另一端銜接新加坡河,作用是引流史丹福集水區三分之一的降雨量,使上游暴雨時,雨水不會完全流入位於集水區中部與下游的史丹福水道,而是引至史丹福分水渠,繞過烏節路直接排入新加坡河。
占地0.5公頃的史丹福地下儲水池,則建於新加坡植物園位於泰瑟道的旅遊巴士停車場和國家胡姬苗圃地底。可在史丹福集水區上游一帶下暴雨時,暫時儲存從荷蘭路一帶收集到的雨水。
待雨水減退後,儲水池中的四個水泵可通過管道將雨水全部引回荷蘭路溝渠,再順著史丹福分水渠流入新加坡河,最終排入濱海蓄水池。
武吉知馬及小班丹河工程料明年首季完工
緊接這兩個新設施之後,武吉知馬第一分水渠,以及小班丹河的提升工程也將在明年第一季完工,到時將能更有效地避免武吉知馬上段與西海岸一帶遭水患困擾。
自2012年以來,政府已斥資12億元提升各大水渠,並會在接下來兩三年再撥款5億元。